回到首頁總目錄       回到在聖經的真道上同歸於一目錄

看下一題

第二題   四獸十角小角和查案審判的異象    

       上次我們已經講解了但以理二章大像的預言,從中可見到金頭巴比倫帝國、銀的胸背瑪代波斯帝國、銅的腰腹希臘帝國和鐵腿羅馬帝國都已相繼興衰,成為過去,並且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滅亡時也已分裂成十個王國,從此大像進入了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時代,基督也即將在這個時代復臨。但從公元476年以來已經過去一千五百多年了,基督為甚麼還未復臨呢?今天所要研究的但以理七章異象,對我們作了進一步啟示。

見異象的年代和背景

       但以理七章異象是但以理在『巴比倫王伯沙撒元年』所見。伯沙撒元年可能為公元前550年,也可能還要晚幾年,即在巴比倫亡國前幾年所見。因根據現代考古學的發現,知道伯沙撒的父王拿波尼度曾於公元前550 年離開巴比倫,出征阿拉伯,並在阿拉伯境內的提瑪(TEMA)住了十年之久(550-540 年),因他熱心於敬拜月神。(參兩約中間史略35-36 頁)。由此看來,伯沙撒在位第一年有可能是公元前550年, 也可能還要晚幾年。因為如果父王拿波尼度在巴比倫時,但以理一定會說拿波尼度在位第幾年,只有在他離開巴比倫後,或是出走幾年後有甚麼新的任命時,才有可能說『巴比倫王伯沙撒元年』。還有,根據某些情況來看,極可能是在臨近巴比倫滅亡前不多幾年,等研究但以理八章異象時會看出。(也可參看海萊博士著『聖經手冊』但以理書中的介紹)。   

  從上述年代可以知道但以理當時的思想背景。因伯沙撒是巴比倫國最後一個王,再過不久,巴比倫國就將滅亡了。以色列人也就可歸回祖國了。根據先知耶利米的預言,以色列人被擄,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但9:1-2)。所以這時但以理心中是多麼迫切盼望他本國百姓能早日歸回袓國,重建聖殿。此外,又因伯沙撒是一個敵擋上帝、壓迫百姓的人,在他的統治下,以色列人的處境更是痛苦難熬。這一切也促使但以理更迫切盼望他本國百姓能早日歸回,復興祖國。所以在此情況下但以理也必更多地為上帝選民的前途代禱,並尋求更大的亮光。正是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上帝特賜下七章異象,藉以指示但以理和歷代的上帝選民(不但包括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而也包括新約時代的基督徒,也即屬靈的以色列人),有關他們未來在世的長期磨煉歷程和處境,以及最後通過查案審判後,在基督復臨時,一切得勝選民所將獲得的光榮結局。

 

異象中所見的情景

       現在先讓我們來看先知但以理在異象中所見的情景,他說:『我夜裏見異象,看見天的四風陡起,颳在大海之上。有四個大獸從海中上來,形狀各有不同。頭一個像獅子,有鷹的翅膀。我正觀看的時候,獸的翅膀被拔去,獸從地上得立起來,用兩腳站立,像人一樣,又得了人心。又有一獸如熊,就是第二獸,旁跨而坐,口齒內啣著三根肋骨。有吩咐這獸的,說,起來吞吃多肉。此後,我觀看,又有一獸如豹,背上有鳥的四個翅膀,這獸有四個頭,又得了權柄。其後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第四獸甚是可怕,極其強壯,大有力量。有大鐵牙,吞喫嚼碎,所剩下的用腳踐踏。這獸與前三獸大不相同,頭有十角。我正觀看這些角,見其中又長起一個小角,先前的角中,有三角在這角前,連根被他拔出來。這角有眼,像人的眼,有口說誇大的話。我觀看,見有寶座設立,上頭坐著亙古常在者。祂的衣服潔白如雪,頭髮如純淨的羊毛。寶座乃火燄、其輪乃烈火。從祂面前有火像河發出,事奉祂的有千千,在祂面前侍立的有萬萬。祂坐著要行審判,案卷都展開了。那時我觀看,見那獸因小角說誇大話的聲音被殺,身體損壞,扔在火中焚燒。其餘的獸,權柄都被奪去,生命卻仍存留,直到所定的時候和日期。我在夜間的異像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祂。祂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祂的國必不敗壞。』(但7:2-14)。

但以理提問和天使的解釋

       接著是但以理在異象中的提問,和天使對異象的解釋:『至於我但以理,我的靈在我裏面愁煩,我腦中的異象使我驚惶。我就近一位侍立者,問他這一切的真情。他就告訴我,將那事的講解給我說明。這四個大獸就是四王將要在世上興起,然而至高者的聖民,必要得國享受,直到永永遠遠。那時我願知道第四獸的真情,他為何與那三獸的真情,大不相同,甚是可怕,有鐵牙銅爪,吞吃嚼碎,所剩下的用腳踐踏,頭有十角,和那另長的一角,在這角前有三角被他打落,這角有眼,有說誇大話的口,形狀強橫,過於他的同類。我觀看,見這角與聖民爭戰,勝了他們,直到亙古常在者來給至高者的聖民伸冤,聖民得國的時候就到了。那侍立者這樣說,第四獸就是世上必有的第四國,與一切國大不相同,必吞吃全地,並且踐踏嚼碎。至於那十角,就是從這國中必興起的十王,後來又興起一王,與先前的不同,他必制服三王。他必向至高者說誇大的話,必折磨至高者的聖民,必想改變節期和律法。聖民必交付他手一載、二載、半載。然而審判者必坐著行審判,他的權柄必被奪去、毀壞、滅絕,一直到底。國度、權柄、和天下諸國的大權,必賜給至高者的聖民。祂的國是永遠的,一切掌權的都必事奉祂,順從祂。那事至此完畢。至於我但以理,心中甚是驚惶,臉色也改變了,卻將那事存記在心。』(但7:15-28)。

『天的四風陡起颳在大海之上』

       現在就讓我們逐點講解異象中表號的意義。首先是『天的四風陡起,颳在大海之上。』『風』代表戰爭,如經上所說:『看哪,仇敵必如雲上來,他的戰車如旋風。』(耶4:11-13.51:1-2.亞7:14. 哈1:5-11)。這和通常的說法『戰爭的風雲』相合。

  『海』代表眾民和列國,如經上所說:『多民鬨嚷,好像海浪匉訇,列邦奔騰,好像猛水滔滔。』(賽17:12-13.啟17:15)。 這也和平常的說法『人山人海』相似。

  『天的四風陡起,颳在大海之上』,是指全面的大戰爭臨到了眾民、列邦之地。(耶6:22-26.50:41-51:4)。

『有四個大獸從海中上來』

      『有四個大獸從海中上來』,預表有四個大國將要從戰爭的狀況中,從多民、列邦之地興起,正如上面天使的解釋。(但7:17,23) 當但以理看到這一幕景象時,禁不住驚慌、愁煩起來,因他擔心以色列民將如『趕散的羊』一樣,遭受四大獸的蹂躝。

第一獸『像獅子』

      第一獸『像獅子』,相當於金頭,指巴比倫帝國,又名迦勒底國。(耶4:5-9.50:17)。存在的年代是公元前606-539年。

   『有鷹的翅膀』,象徵巴比倫國進軍速度的飛快和進攻力量的兇猛。(谷1:6-11)。如『古代東方史』上稱它是『興起得如此迅速的王國』。在很短時期內就征服了遠近列國。(詳見附註一)。

       後來『翅膀被拔去』,指巴比倫國最強大的帝王尼布甲尼撒死後,他的繼位者在位年代都很短促,王位不穩,國勢衰弱,失去侵略、進攻別國的力量。(詳見附註二)。

       『獸從地上得立起來,用兩腳站立,像人一樣』,指巴比倫國最後又進一步衰弱,連自衛逃跑的力量也沒有了。因獅子奔跑,需靠四腳,若用兩腳站立,就無法奔跑,只好被動挨打,直到滅亡。巴比倫末後衰亡時期的情況正是這樣。

       預言中接著說他『又得了人心』,也同樣是指他失去了獅子般勇敢的心,而得了軟弱、驚惶、膽怯的人心。正如別處預言指著他所說:『巴比倫的勇士...藏在堅壘之中,他們的勇力衰盡,..兵丁也驚慌了。』『人心都必消化。』(耶51:30-32.賽13:17.但五章)。這正如巴比倫滅亡前真實情況的寫照。(參但五章,及上題但二章解釋的附註二)

第二獸『如熊』

      第二獸『如熊』,相當於銀胸背,指瑪代波斯帝國,於公元前539 年毀滅了巴比倫帝國。存在的年代是539-331 年。

       『口齒內啣著三根肋骨』是指巴比倫、呂底亞、和埃及三國,當時曾組成三國聯盟,以抵抗瑪代波斯帝國,因此遭到他的刻骨仇恨、軍事報復、政治壓迫和重稅剝削,如瑪代波斯的國庫收入大部分徵收於這三個地區。歷史上對此有詳細史料。(蘇聯科學院主編『世界通史』一卷787-789,828-829 頁二卷255-257,261-262 頁)。此處略引幾句:『根據埃及法老阿瑪西斯的倡議,埃及、呂底亞和巴比倫成立了反對波斯的同盟。但是居魯士(即古列)終於把這些反對者逐個地擊敗了。..』(828 頁)。『波斯人課稅極重,..』(255 頁)。

       『有吩咐這獸的說,起來吞喫多肉』,這是指他攻佔的領土廣大,遠超過巴比倫帝國的疆域,並且徵收的稅賦眾多。波斯的重稅制在歷史上也是出名的。(A.V.密蘇里那編古代世界史66-69頁)。

第三獸『如豹』

      第三獸『如豹』,相當於銅腹腰,指希臘國,於公元前331年毀滅瑪代波斯國,存在的年代是331-168年。

    『背上有鳥的四個翅膀』,是指他的軍隊進軍神速,被希臘古史家布路大克形容為:『戰速如飛,其快無比。』如亞歷山大皇帝,在公元前 334年春率領三萬五千精兵進行東征,僅用三年多時間即毀滅了瑪代波斯國,以後又繼續東征直到印度邊境。八年內進軍一萬五千多公里。『數年之間平定疆域,幾半天下。』(邁爾通史上世紀卷二72-77 頁)。

    『這獸有四個頭』是指亞歷山大死後,手下四個大將經過二十年的內戰,於公元前301 年將帝國一分為四,即:西路庫的敘利亞國在東邊,佔領巴比倫和敘利亞;多利曼的埃及國在南邊,割據埃及和迦南;喀散德的馬其頓希臘國在西邊,統治馬其頓和希臘;利西馬克的色雷斯國在北邊,治理小亞細亞和色雷斯。(參西洋古代史下冊376 頁,邁爾通史上世紀卷二81-82頁)。以後色雷斯國於公元前281 年被敘利亞國所吞併,以致形成了但以理11章中南方王埃及和北方王敘利亞長期對戰的局面。

第四獸:有十角的怪獸

      第四獸是有十角的怪獸,相當於鐵腿,指羅馬帝國,於公元前168 年毀滅希臘國,存在的年代是公元前168年到公元476年。

  『第四獸甚是可怕,極其強壯,大有力量』,『有鐵牙銅爪』,指他的軍事力量空前強大,專制權力空前加強。

  『有大鐵牙,吞吃嚼碎』,指戰爭中的嚴重破壞和無情毀滅。如羅馬帝國在公元前146 年對哥林多和迦太基兩個國家的徹底毀滅,以及在公元70年和135 年對猶太國耶路撒冷的摧毀,猶太人被殺、餓死和被賣作奴隸的人數,共達二百五十多萬。就是典型的例子。(詳細史料上題但二章解釋中已有引証)

  『所剩下的用腳踐踏』,是指戰後對被征服地區各國人民所施行的殘暴的壓迫和剝削,以及他的極其殘酷的奴隸制。(上題中也已有詳細的引証)。羅馬帝國也曾對基督徒逼迫了近二、三百年之久。

『頭有十角』

      此外,第四獸『頭有十角』,即相當於大像的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是指從羅馬帝國中分割而成的十個王國(但7:24)。

  正如上次在大像預言中已經解釋過,羅馬帝國在衰退的過程中,於公元395 年正式分為東、西羅馬兩國後,繼續代表原羅馬國的,乃是西羅馬帝國,因羅馬國原有的領土都包括在西羅馬帝國內。至於東羅馬帝國所包括的領土,都是從別國侵佔來的,本來不屬於羅馬國,現在既已分離出去,也就不再代表原羅馬國了。有人想以二條鐵腿分別代表東、西羅馬兩國是錯誤的,因二條鐵腿只能代表一個國,正如預言中說『第四國必堅壯如鐵。』因此這時代表二條鐵腿第四國的,也即代表第四個怪獸的,只能是西羅馬帝國。而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 年滅亡時,在它的疆域內,正好被十個蠻族侵佔、分割、形成十個王國。

  許多虔誠愛主的上帝僕人和解經家一致指出它們是:(一)盎格魯_ 撒克森(即英國),(二)法蘭克(即法國),(三)阿勒曼尼(即德國),(四)倫巴地(即奧國),(五)布根地(即瑞士),(六)蘇維(即葡萄牙),(七)西哥特(即西班牙),(八)東哥特(在意大利東北部),(九)黑如萊(在意大利本土),(十)汪達爾(在非洲北部)。在中文的歷史書中,也可找到有關證明資料,詳見附註三。

 

十角中『又長出一個小角』

      接著但以理在異象中看到,在十角中『又長出一個小角』。這小角的情形極為可怕,也是使他最為感到驚慌、愁煩的。這裏的『小角』是指誰呢?第十世紀的瓦典西人,特別是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的歐洲各國宗教改革家,以及十九世紀復臨運動的傳道人和解經家,都確認本章的『小角』是指羅馬教皇。現在讓我們根據小角預言的應驗來證明這一點,可分十二點來介紹:

       (一)關於小角的特徵:他是王,卻『與先前的(十王)不同。』(但7:24)。的確,羅馬教皇不僅具有屬世國王的權力,而他又是與列王不同的教皇。

       (二)關於小角興起的地點:在十角中『又長出一個小角。』(7:8)。說明他興起的地點應在羅馬國分裂成的十國疆域以內,果真教皇興起於羅馬城。

       (三)關於小角興起的時間:應在公元476 年羅馬分成十國之後,並在公元538年『拔出』十國中的三國之時(7:8,24)。果然,教皇興起於538 年。如以下所述。

       (四)關於小角興起的過程:『拔出』、『打落』、『制服』三國而興起。(7:8,20,24)。這三個被剷除的國家就是指黑如萊、汪達爾和東哥特。因這三個王國在宗教信仰上屬於亞里安派,否定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被羅馬教皇視為異端和敵對派系。而當時意大利和羅馬城卻又偏偏先後處於黑如萊和東哥特的統治之下,更加深了彼此的矛盾,而汪達爾則時常逼迫國內的羅馬天主教,因此他們都成了教皇的眼中釘,終於相繼被教皇拔除。

  羅馬教皇所以能拔除他們,是因為依靠了東羅馬皇帝的幫助。先是東羅馬皇帝為幫助教皇,慫恿東哥特國王於公元493年攻入意大利,毀滅了黑如萊王國。以後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於公元533年又發佈御令,承認羅馬城主教為全世界教會領袖(實即教皇);接著派遣大將,率領精兵,於533到534年毀滅了汪達爾王國,又於538年將東哥特人趕出羅馬城。於是羅馬主教西弗流斯在538年真正名符其實地登上了教皇的寶座,開始掌權逼迫基督徒,並在同年奧爾良第三次宗教會議上,制定了強迫人遵守星期日的法令,內容如下:『在星期日騎馬、乘車、修理房屋、或裝飾人儀容等事,都是不合法的,但在田地裏的勞工卻是應當禁止的,以便人民可以到教堂去敬拜。如果任何人作了其他行動,他是要受罰的。』(星期日的沿革96-97頁)。

       (五)關於小角興起的方式:『又長起一個小角。』(7:8)說明他是漸漸地生長起來,成為強大的。的確,由羅馬城的主教變成了控制歐洲列國的羅馬教皇,確是經過了幾百年的時間。歷史公認羅馬教皇是到第六世紀才興起的,十三世紀達到權力的頂峰。

       (六)關於小角的情況:『形狀強橫,過於他的同類。』(7:20)。是的,在教皇勢力最強大時,歐洲各國君王都受他的管轄,拜倒在他的腳前,親吻他的腳趾。他也公然自稱為『眾王之父,世界的統治者。』

       (七)『有眼像人的眼。』(7:8)。這是指教皇有屬世的智慧和手段,藉以管轄教會和控制列國。在海萊博士著的聖經手冊上提到:『教皇政權的手段:教皇的政權之所以蒸蒸日上,乃是憑藉羅馬的威信,機敏的政治聯盟(正如與法蘭克人及查理曼),騙詐的手段(如偽造的敕書),武力軍備(教皇自己的軍隊與那些諂媚教皇的帝王軍隊),並武力與屠殺流血(正如異教徒裁判所的創立)等等,而維持教皇的政權。』(1011頁)。 

       (八)『有口說誇大的話,』『他必向至高者說誇大的話。』(7:8,20,25)。如歷代教皇自稱的名目:自稱為『諸父之聖父』『至大的祭司』『教會的元首』『上帝的代表』『基督的代表』『第二位上帝』『主上帝教皇』『萬萬不能錯』之教皇等等。正如使徒保羅所預言:『甚至坐在上帝的殿裏自稱是上帝。』(帖後2:1-4)。又如教皇的三層冠冕,表示教皇是天上的王,地上的王和煉獄的王。

       (九)『必折磨至高者的聖民,』『與聖民爭戰,勝了他們。』(7:25,21)。如羅馬教皇組織十字軍一次次屠殺瓦典西人,阿比尖西人,又藉所謂『異教徒裁判所』『耶穌會』殺害了無數聖徒等等。據有人統計羅馬教皇在中古時期,在西歐列國殺害的聖徒人數,至少有五千萬之多。

 

聖民交付他手一載二載半載

       (十)『聖民必交付他手一載二載半載。』(7:25)。共三載半(即三年半),也就是啟示錄中提到的四十二個月和一千二百六十天。(啟11:2,3.12:6,14.13:5)。 這裏的一千二百六十天顯然不是三年半的實際天數,(如果是實際天數,就不止一千二百六十天),而是預言中的表號日期。按表號中的時間算法一貫是『一日頂一年』(民14:34.結4:6.但9:24-27)。 所以羅馬教皇掌權迫害聖徒的年數應為一千二百六十年。這個預言果然奇妙應驗了。

  如上所述,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於公元533 年發佈御令,承認羅馬城主教為東西方所有教會的領袖(實即教皇),隨即又派遣軍隊攻打教皇的敵人,於公元538 年將東哥特軍隊趕出羅馬城。於是羅馬城主教西弗流斯於公元538 年,才真正名符其實地開始登上教皇的寶座,將許多持守不同信仰觀點的信徒投入獄中,並在這一年奧爾良第三次宗教會議上,制定了強迫人遵守星期日的法令。因此公元538 年可視為羅馬教皇真正開始興起掌權,逼迫聖徒的一年。從公元538 年起,經過一千二百六十年掌權逼迫聖徒之後,正好來到公元1798年。這一年法國將軍伯賽斯帶兵攻入羅馬,宣佈共和,將教皇庇烏六世逮捕到法國。次年教皇死於監獄。教皇權勢從此衰落。但啟示錄預言中指出,教皇權勢末後時代還會東山再起。

 

他必想改變時間和律法

      (十一)『必想改變節期(原文為時間)和律法。』(7:25)這顯然是指羅馬教皇將上帝誡命中第四條遵守安息日的神聖時間改變為七日的第一日(即星期日),並將第二條不可拜偶像的誡命予以廢除了。

  我們翻開任何一本羅馬天主教的基本教義書籍,都可看到他們的十條誡命,如下:1.欽崇一天主萬有之上。2.毋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3.守瞻禮之日。4.孝敬父母。5.毋殺人。6.毋行邪淫。7.毋偷盜。8.毋妄證。9.毋貪他人妻。10. 毋貪他人物。

  將它和聖經中的十條誡命相比(出20:3-17),就可看出其中主要有兩點改變:

  第一,上帝誡命中的第二條不可拜偶像的誡命被取消了。但為了湊足十條誡命的數目,他們又將第十條不可起貪心的誡命分為兩條。因羅馬教是敬拜各種偶像的,如敬拜馬利亞的像,聖徒的像和耶穌的像,甚至敬拜聖徒的遺骸、遺物等等。而且早在中古時期羅馬教皇即已批准了對偶像的敬拜。

  第二,上帝誡命中第四條『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的誡命,被更改為遵守星期日(七日的第一日)。

安息日被改為第一日的三個階段

      我們以前已經講過,主耶穌和門徒,使徒時代和早期教會都一直是遵守安息日的。(路4:16.太12:11,12. 24:20.路23:54-56.徒13:13-14,42,44. 16:12-13. 17:1-2. 18:1-4,11.啟1:10.可2:27-18.賽58:13-14.太8:10-12)。啟示錄1:10的『主日』(原文是主的日子,為單數)也是指安息日說的。(賽58:13,14.利23:38.可2:28)。

  後來安息日所以會漸漸被更改為星期日,可分為三個階段簡述如下:

 

      第一個階段,在第二、三世紀時,埃及的亞歷山大城有幾個喜歡標榜自己哲學思想的神學家和教父,如巴拿巴、革利免、傑士丁、奧利根等,因深受知識派異端的影響而提倡遵守星期日,但當時對其它地方廣大教會還沒有造成甚麼大的影響。他們的錯謬言論也遭到使徒約翰的門生波利卡普教父,和波利卡普門生愛仁紐教父,以及亞細亞一帶正統教會的竭力反對。由於知識派異端提倡遵守『太陽日』(七日的第一日),敬拜太陽,並以太陽為他們實際上的基督,因此亞歷山大城的教父也都遵守七日的第一日,認為是陽光開始照進地球之日,也是基督從死裏復活之日。據研究:『在第二世紀中一切讚成守星期日的人,都是具有知識派的色彩,及反對猶太教義的。』他們慣用的手法是『以寓言(法)解經』,實際上是歪曲了聖經的真意,並將異教的神哲思想混入到基督教的信仰中來。(星期日的沿革 51-52,54-55頁)

      如巴拿巴說:『「上帝在六日之間結束了手造的工作,在第七日便休息,並守為聖日。」小子們請注意此句話的意義,「祂在六日之間作完,」這是指耶和華要用六千年的工夫造完萬物。..祂自己曾證明這話的意思說:「看那,今日要長如千年。」我的小子們,因此之故,在六日內的意思,就是在六千年內,要造成萬物。「祂在第七日休息」,這意思是:當祂的兒子復臨的時候,他要殺滅惡人,審判不敬虔的人,並要改變太陽,月亮及眾星辰,然後他要在第七日實在地休息。..更進一步,祂還對他們說:「你們的月朔和安息日是我不能容忍的。」眾小子們,你們要觀察出主是這樣說明:你們現在的安息是不蒙我的悅納。..我所定此日,是給萬物休息的。但我們要在第八日開始,那就是另一個世界的開始。因此我們也應當守第八日為喜樂,這一日是耶穌從死裏復活,祂在這一日向人顯現。』(星期日的沿革 55,56頁)

       又如革利免說:『上帝賜人太陽、月亮及星辰,供人敬拜;法律上說,這位上帝創立各國,使人類不至於混聚在一起而不信神明,結果招至完全的毀滅。』(星期日的沿革61頁)。他在提倡守星期日、反對守安息日時,也發表了一套簡直令人吃驚的奇談怪論。他說:『第四誡中指明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他又賜人第七日為休息日,這原是為人生命上的困難、疾病而設的。..因此第七日被稱為休息日,休養疾病,預備進入那根本的日子,也就是我們的真正休息日。按著真理說來,這一日才是創造光明,而萬物亦由之而出現及產生了。..這第八日也可以被推算為第七日,我們把第七日當做第六日,..因為創造之工是在六日內造完的。據我看來,皮他哥拉派人認六字為完整之數。..結婚是由一男一女的配合,照樣,六字也是由兩個單數的三字相合而成。我們稱這單數的三字為男性數,並把二字稱為女性數,因為兩個三字,合起來就是六。』(同上 61-62頁)。此外,他也是第一個稱星期日為『主日』的人。(同上62頁)。 

      又如傑士丁也是深受知識派異端尊重太陽日的傳統影響,而提倡遵守此日的。他曾一連三次稱第一日為『太陽日』,他提到知識派的發源地亞歷山大城的情況說:『太陽日,凡住在城市或農村裏的同道都聚集在一起,宣讀使徒和先知的遺著,然後由會督講道。..我們都在太陽日聚集,因為那是上帝在創造世界時開始在黑暗的虛無中作工的日子,也是我們的救主耶穌從死裏復活的日子。因為祂是在星期六的前一天被釘十字架,而在星期六的次日,即太陽日向使徒和門徒顯現的。』(辯解首篇,約公元150年,引自聖道查經課第十八課)。他也是反對守安息日的,卻提不出任何根據,反倒隨意謬解聖經。如他在信中說:『特來甫阿,..你可曾見到地上的各元素仍是不怠隋,並不守安息日麼?它們還是像你出世的時候一樣,如果在阿伯拉罕以前的人,不需要受割禮,或守安息日及節期,並且在摩西之前的人不需要獻犧牲祭,那麼我們現今也是不需要那些事物了。(其實,獻祭之事早自始祖亞當、亞伯時就開始了,安息日也早在創世時就設立了)。另一次他又稱七日的第一日為『第八日』。(星期日的沿革58,59頁)。

  然而,亞歷山大的神學家和教父的這些錯誤教訓和作法,卻遭到了廣大正統教會的抵制和反對。因『在耶路撒冷城淪陷之後好多年,安提阿城乃是作為正統基督教的活動中心點。殷治說:「安提阿的學校發動一種惡感,反對亞歷山大派的聖經訓沽,並根據一種更嚴格的方法來解說聖經。」「第二世紀的教會搖動警鐘,結果便使那一時期中的一切基督教著作家,(除了亞歷山大城的游斯丁烈士及革利免之外),都惶恐走避而不敢提及哲學這個名字了。」』(同上66頁)。當時世界各地教會仍普遍守安息日,而不守星期日。

 

      第二個階段,到了第四世紀時,羅馬皇帝康士坦丁表面上悔改信主,接受基督教為國教後,為了能更好地利用基督教為帝國的統治服務,他向教會的領袖提出建議:最好能將宗教崇拜聚會的時間改在『太陽日』(即七日的第一日),以便能爭取全國的百姓都能在『太陽日』進教堂聚會,有助於他們接受基督教。因他本國的百姓原都是敬拜『太陽神』,在太陽日休息的,而全國絕大多數地方教會則都是遵守安息日,在安息日聚會的,對他們有所不便。當時教會領袖感到他的建議似乎很有道理,同時亞歷山大城提倡遵守七日的第一日(後又謬稱之為主日)的傳統這時也已影響到羅馬城,於是同意在此日安排聚會,而同時安息日的聚會也照舊不變。為了在宗教的名義上能『名正言順』起見,教會當局開始正式提倡七日的第一日(謬稱為主日)聚會紀念主的復活,而安息日紀念上帝的創造。康士坦丁看到他的建議被教會當局採納後,更為大膽了,竟然於公元 321年發佈命令,要全國城鎮居民遵守『可尊敬的太陽日』,在此日停工。而從此之後,廣大教會也普遍遵守兩日,既遵守星期日紀念主的復活,又遵守安息日紀念上帝的創造,達兩三百年之久。但羅馬城和亞歷山大城的教會領袖顯然帶頭貫徹羅馬皇帝的意圖,盡量高舉星期日為聖日,以取代安息日的神聖地位。簡略引証史料如下:

       公元 321年,康士坦丁發佈了遵守『太陽日』的命令,原文如下:『在可敬的太陽日,縣長與人民都應居留城中休息,一切商戶都應停業,唯鄉間的農民,仍可自由合法繼續其業務,因往往在另一日撒種或種葡萄,將感極其不便也。』(引自『星期日的沿革』102頁)。

       以後,『羅馬皇帝(於公元 365年)在老底嘉城曾召集一次宗教會議,制定許多宗教法令。今將有關安息日和星期日的法令摘譯於後:「第十六條:在星期六要誦讀福音書和聖經其他文選。」「第29條:基督徒不可效學猶太人守星期六的方法,卻要在這日作工。如果他們效學猶太人,就與基督無關。但要特別尊敬主日(按:謬指星期日)。既為基督徒,就盡可能不在這日工作。」「第50條:在封齋的預備期間,不可遵守聖徒記念日,除非在星期六和星期日。」』(聖道查經課第十八課)。

       『但無論如何,在大多數地方,仍是遵守安息日與星期日兩天。..古列掃士吞說:「現今在我們之中,有許多的人在這與猶太人同一的日子中禁食,並且取他們同樣的態度去遵守安息日。我們對於這事是慨然地予以忍受,同時也可說是慳然地鄙示之。」彼時(四世紀的末葉)史家蘇格拉提斯著作說:「差不多全世界的一切教會,都在每週的安息日慶祝這神聖的秘密(聖餐);但在亞歷山大與羅馬一帶的基督徒卻認此為古代的遺傳規條,而停止舉行此禮。」與他們同時代的蘇索門曾證實此情形說:「在康士坦丁堡及其他各處,都在安息日聚集,如七日的第一日一樣。這種風俗是羅馬與亞曆山大一帶所沒有的。」』   『為甚麼這兩城是例外呢?原來這兩處是充斥著知識派主義及荒謬邪道的淵藪。..』(星期日的沿革99-100,101頁)

 

      第三個階段,到了羅馬教皇於公元538 年掌權後,便一次次利用會議制定法令,強制人遵守星期日,並禁止人遵守安息日,甚至發展到後來,以死刑處罰那些不順從的人。以後又將上帝誡命也公然更改了。羅馬天主教自己也在各有關教義書中公認,是他們將遵守安息日的誡命,更改為遵守星期日的。這樣便應驗了預言中所說:『必想改變節期(時間)和律法』。看以下史料:

      關於強迫人遵守星期日:如公元 538年,羅馬天主教皇召開的『奧爾良第三次會議』上,通過以下法令:『在星期日騎馬、乘車、修理房屋,或裝飾人儀容等事,都是不合法的,但在田地裏的勞工,卻是應當禁止的,以便人民可以到教堂去敬拜。如果任何人作了其他行動,他是要受罰的。』(引自星期日的沿革96-97頁)。又如公元『 589年在法國拿爾邦召開的宗教會議通過了以下的法令:「無論自主的、為奴的、戈特人、羅馬人、敘利亞人、希臘人或猶太人,一律不許在主日作任何工作。除非有特別必要,也不准使牲畜勞作。如有冒犯的,自主的罰款六所利地(每所利地約可買六十幾斤米),為奴的鞭打一百下。」(譯自德文宗教會議史卷三,286 章)。從第四世紀到十三世紀,在歐洲各地召開的多次宗教會議中,對星期日擬定如同以上一樣苛刻規定的,有十餘次之多。但每次的法令中並沒有提出聖經的教訓為權威的根據,而只以教會所掌有的政治勢力來壓服人。』(聖道查經課第18課)。

       關於禁止人守安息日:如『公元 600年前後,教皇貴格利一世曾對羅馬城居民發佈反安息日的通告,今摘譯一段如下:「上帝僕人貴格利致他最愛的市民:近來發現有悖逆分子在你們中間散佈與神聖的信仰相反的異端,甚至禁止人在安息日作工。他們是敵基督的傳教士,因敵基督者來到時,他必吩咐人在安息日不作工,像在主日一樣。..」(尼西亞時代教父遺著,卷13冊第一信函 336頁)。可見安息日雖被許多人踐踏了,但總有人在黑暗的日子裏高舉真理的火炬。』(同上)。例如公元1054年東正教為了堅守安息日而和羅馬天主教形成大分裂。又如中非和亞洲

的亞美尼亞、埃提阿伯教會等也都一直遵守安日直至今日。

       關於羅馬天主教會對改變安息日誡命的公開承認:

      『在貝爾福德神甫所著的「基督教信仰及實行的新教義問答」第 86,87面中,有下列的問答:「問:第三條(天主教把第四誡改為第三誡)誡命是甚麼?答: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問:安息日是那一天?答:第七日,即我們的星期六。問:你們守安息日嗎?答:不,我們守主日。問:這是那一天?答:第一日,即星期日。問:誰把它改變的呢?答:天主教會。」』(基督徒的安息日63頁)。

       『在「教義問答」第 174面上說:「問:你還有別的方法證明教會(天主教)有設立節期和訓令之權麼?答:教會若沒有這樣的權柄,她絕不會以遵守星期日(每週的第一日)來代替安息日(第七日),這個變換是聖經未曾准許的。」天主教出版的「基督教義節要」第58頁有以下的問答:「你怎能證明教會(天主教)有立定節期和聖日的權柄?答:就在把安息日改為星期日的事上證明,而且此事也是各改正基督教徒所公認的。所以改正基督徒,既嚴格地守星期日,而又不守天主教所設立的其餘一切節期,於是他們便妄然地自相矛盾了。問:你怎麼證明這話呢?答:因為他們藉著遵守星期日,便承認了天主教有立定節期並指揮他們的權柄。」』(同上62頁)。

       『美國堪薩斯城的天主教報於1893年 2月 9日曾刊登有下列的一段話:「天主教會憑著它自己確實的權威,創立星期日為聖日,以代舊律法之安息日的地位。」』(同上65頁)。

      在天主教出版的中文的『教理詳解』一書中,天主教也承認:『至於定的日期和恭敬天主的樣子,這是聖教會因自己權柄定了的,奉教的人都當遵守。』另一處又『問:為甚麼罷工在主日,不像古教的時候,在瞻禮七上呢?答:因為我主耶穌復活同聖神降臨都在主日上。所以聖教會定了在主日上罷工,為紀念我主耶穌復活的光榮和傳教起根的日子。』『問:聖教會能更改或除去瞻禮的日子麼?答:聖教會既能定下瞻禮的日子,自然也能更改或除去瞻禮的日子。』(教理詳解103,107頁)。

       更詳細資料請參看『救恩和律法』第六、七題和書末的『附錄:安息日被更改為七日的第一日的歷史沿革』。

 

       (十二)關於小角的結局:將在查案審判結束後,基督復臨時被毀滅。(但7:26,27.帖後2:8)。關於查案審判的預言,將在下一題中繼續查考。

本章異象傳給我們的信息

        通過以上但以理七章四獸、十角、小角的預言可見,所有這些預言都已完全應驗了,由此可見基督復臨真是極其臨近了。而且從接下去查案審判的預言中還可看到基督復臨迫近的最嚴肅的證據。但願我們都接受主耶穌的勸告:『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那一天來到。……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太24:42,44)。

我們務要時時儆醒,常常祈求,在主裏面不斷因信稱義和因信成義,不斷求靠主的寶血功勞和主的聖靈大能,追求離罪成聖,聖而又聖,更加愛主愛人,服務行善,傳道救靈,堅守上帝的誡命、真道和旨意,凡事感恩,靠主常樂,得勝末後空前的考驗,保守自己常在主的愛中,仰望主耶穌的憐憫,直到在主裏安睡,或歡然迎見主來!

我們務要藉著懇切禱告,熱切查考研究默想聖經的真道和但以理啟示錄的預言,在聖經的真道和預言的信息上進一步同歸於一,使我們的信仰完全建立在聖經的根基上,純正無誤,永不動搖!這樣不但可以裝備好我們自己,在末後空前的邪靈的迷惑,和似是而非謬道的搖動下,堅穩站立,永堅不移,而且更能靠著聖靈的大能,將聖經的真道和三天使信息大有能力的傳揚出去,使更多人信而悔改,或掉轉腳步,成為上帝忠心愛主的餘民,和我們一同預備好迎見基督復臨。

正如經上對我們的勸勉:『親愛的弟兄啊,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裏禱告,保守自己常在主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20-21節)

 

通過以上對小角『改變節期和律法』預言的研究,也向我們傳出了嚴肅的信息:我們究竟是要遵守上帝的誡命和其中的安息日呢?還是要遵守羅馬教皇制定的誡命和其中的星期日呢?

讓我們聆聽上帝在祂的誡命中向我們發出的慈愛呼聲:『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讓我們重視主耶穌對我們的懇切勸告:『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太19:17)。又說:『你們為甚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上帝的誡命呢?』(太15:3)。

讓我們愛慕主耶穌在即將受難前對我們的勉勵:『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裏。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裏,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裏。』(約15:9-10)。又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約14:21,23

  特別蒙愛的使徒約翰也勉勵我們說:『我們若遵守上帝的誡命,這就是愛祂了,並且祂的誡命不是難守的。』(約一5:3)。 * 路光 *

 

 

附 註

 

附註一,關於巴比倫國的迅速興起和強大:

      『尼布甲尼撒王是巴比倫國的奇才與創業者。在帝國的七十年壽命中,他為王的時間佔了四十五年。尼王之父拿布普拉撒原是巴比倫的副王,推翻亞述的壓制(六二五年),建立了獨立的國家。..六零九年尼布甲尼撒成為父軍之元帥。西侵時,自埃及手中奪得巴勒斯坦的統治權(六零六年),將一部份猶太人擄至巴比倫,但以理即在其中。同年(六零六年)尼布甲尼撒與其父共同視政,六零四年正式為王,成為歷史中最強諸王之一。次年(六零五)在迦基米施戰役中擊敗埃及人。五九七年擊敗巴勒斯坦的反叛者,將猶大王約雅斤與一部份猶大人擄往巴比倫,以西結即在其中。五八六年焚毀耶路撒冷,再擄猶大人。其後攻打推羅十三年之久(五八五至五七三年)。五八二年進攻並劫掠摩押、亞捫、以東、利巴嫩諸地。五八一年再擄猶大人。五七二與五六八年兩次進攻並劫掠埃及。死於五六一年。』(海萊博士著『聖經手冊』415-416 頁)。在他的人生中尤其奇妙的是,在遭受上帝嚴厲管教,患獸瘋症的七年期間,精神失常,吃草如牛,效學獸的行動,卻始終無人敢篡其位。直到他病瘉悔改,歸向真神,重登王位。(詳見但四章)。  

 

附註二,關於尼布甲尼撒王死後,巴比倫列王在位年代的短促:

  『伊維米羅達(561-560年),尼立克立撒(559-556年),白書馬達克(556年),拿波尼度(555-539年),末者在位的最後數年中與其子伯沙撒共同視政。』(聖經手冊415 頁)

 

附註三,關於羅馬被分裂形成為十國的史料:

      根據許多虔誠愛主的主的聖僕和解經家的研究指出:從公元351年起各蠻族先後開始入侵羅馬帝國,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所代表的原羅馬帝國滅亡時,在它的疆土上正好被佔領、分割、形成十個蠻族王國。在中文的歷史書中,也可找到幾處有關證明資料。

 

  (一)在邁爾通史中世紀卷一前面,附有一張『約在西歷五百年間』的『東峨特王提俄多理歐洲疆域圖』。上面清楚標明六個王國的名字:東哥特王國、法蘭克王國、白干的王國、西哥特王國、蘇維王國和萬德拉王國,以及另外二個蠻族的名字:郎巴特和盎格魯撒克森。這樣已基本上提到了八個蠻族王國的名字。

  現在首先要介決的問題是:缺少的二個國家黑如萊(位於意大利)和阿勒曼尼(德國)到那裏去了?

  首先要注意的是:邁爾通史的那張地圖是『約在西歷前五百年間』的地圖。那時黑如萊王國已在公元493 年被東哥特國王提俄多理所毀滅和吞併。黑如萊王國是在公元476 年覆滅西羅馬帝國時建立起來的,是屬於但以理七章預言中要被『小角』拔除的『三角』之一。只存在短短十七年就滅亡了。

    如歷史上提到:『俄多塞廢西羅馬帝後,建國於意大利(即東哥特國),..然其事業忽為東哥特王帖阿多利所終止。..俄多塞卒被困於拉文拿,至493 年力竭而降,帖阿多理殺之,因建東哥特王國於意大利。』(西洋古代史下冊619-620 頁,科斯敏斯基主編世界中世紀史第一卷67-68 頁,邁爾通史中世紀卷一第一頁)。

  至於另一阿勒曼尼王國(德國),查地圖可知,在公元476年前後,阿勒曼尼的疆土部分在原羅馬帝國的疆界內,部分在疆界外。(參看蘇聯科學院主編世界通史,第三卷上冊二、三頁間的插圖)。但在五世紀末,也就是將近公元五百年時,阿勒曼尼的疆域也已開始遭到法蘭克王國的吞併和征服。因此上述邁爾通史的歐洲地圖上就不標出它的名字。

      如『中古歐洲史』上提到:法蘭克王『克洛維斯再東向征服居於黑林之阿勒曼尼族。克洛維斯武功甚盛,而以496 年與阿勒曼尼族之戰為最有關係。』(19-20頁,何炳松著)。

      『世界中世紀史』上繼續提到,克洛維斯於511 年死後,他的兒子們繼續在征服阿勒曼尼人:『在他的兒子們統治時代,..勃根地王國..被征服了(534年)。..同時法蘭克人還征服了在萊茵河彼岸的..阿勒曼尼人。』(第一卷108頁)。

  不過在『克洛維斯死後五十年(即561年),法蘭克種人之領土遂分為三..』又分成法國、德國和瑞士國。(詳見中古歐洲史21頁,中世紀史第一卷118-119頁)。  

  講到這裏,十個蠻族王國的名字都已齊全了。現在再介紹一下這時倫巴特王國和盎格魯撒克森王國的情況,因邁爾通史的簡圖中只寫出它們的族名,而未寫明它們為王國。其實這二族都早已是當日強盛的蠻族,歷史編著者也時常稱它們是王國的。

  如歷史上提到:『自五世紀中葉時,盎格魯撒克森人及米提人等北日耳曼部落開始向不列顛移居。盎格魯撒克森人在這些移民中佔居大多數,因此移居到不列顛的人統稱為盎格魯撒克森人。』(中世紀史第一卷71頁)。他們即『為英人之祖。』(邁爾通史上世紀卷三115 頁)。

       至於『倫巴特一直是一個很強的獨立民族。倫巴特人連續地移動,從他們被知道的時期,直到568 年進入以大利時為止。這一事件在歷史家中成為一個很多爭執的問題。』其間一度『他們陷入匈奴人的漩渦裏,直到阿提拉死時(公元453 年)為止。而後在一個時期中,又降為赫留來部隊的附庸。』(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上冊127 頁,湯普遜著,196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當意大利的赫留來部隊在公元476 年廢掉最後一個羅馬皇帝,建成赫留來王國時,倫巴特人住在意大利赫留來王國和東哥特王國的北部,位於原西羅馬帝國境內。(參看烏利亞.史密斯著英文『但以理和啟示錄預言』62頁上的插圖)。公元493 年赫留來王國被東哥特王國所滅。以後當東羅馬皇帝的軍隊幫助羅馬教皇攻打佔領著意大利的東哥特國王時,還曾得到倫巴特軍隊的幫助。如歷史上提到: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的大將拿爾賽思得到倫巴人的幫助,和加特力教會(即羅馬天主教會,這時候已成為最大的土地所有主)的支持,才摧毀了東哥特人的抵抗。』(中世紀史,第一卷69頁)。倫巴特人在『六世紀時,..他們住在哥特人以前定居的地方。』(同上69頁)。『568 年進入意大利..。』

 

  (二)除上述史料外,還可根據我國自編的『世界中世紀講義』一書中介紹的資料為基礎,來簡略看一下羅馬分裂成的十國。這本歷史教材上提到:『五世紀末歐洲的蠻族的國家:奧多亞克推翻西羅馬末帝之後,糾合多種蠻族,建立起自己的王國。但不久又為東哥特國王狄奧多理克所殺,意大利遂又入於東哥特人之手。當五世紀末,六世紀初,在歐洲出現了一系列的蠻族的國家。西哥特人佔據了現今的西班牙及法國南部,法蘭克王國佔領了高盧的西北,伯坎底佔領了高盧的東部,汪達爾佔據了北非西部。在西歐又有阿雷曼尼、屠麟根、龍巴特等日耳曼國家。盎格魯撒克遜人又一部落渡海征服不列顛而佔有其地。』(世界中世紀講義20頁,齊思和編著)。  

  以上這一段內容正好像為我們作了一個還不算差的小結。如數一數其中提到的國家正好是十個。其中有九個是正確的,只有一個是錯誤的,即屠麟根王國。

  如果將屠麟根換作蘇維王國就對了。因屠麟根(又譯作屠麟吉亞)根本就不在原羅馬帝國的疆域內。(可參看蘇科院編的世界通史,第三卷上冊2-3頁間的附圖.世界中世紀史卷一72-73頁間的插圖)。因此屠麟根根本就不是羅馬分裂成的一國。

  至於蘇維王國卻是很多歷史著作公認的一個國家,如邁爾通史在地圖上正式標明『蘇維王國』,在『世界中世紀史』第一卷72,73頁間,『蠻族在西羅馬國境內定居之地』的附圖上,也正式標明了『蘇維匯人』之地。看來『中世紀講義』一書上必是疏忽了。

 

  (三)再拿上面提到的『世界中世紀史』第一卷72頁後的附圖來說,也可作為一個基礎資料,來看一下西羅馬分裂成的十國。在此地圖上總共標明了七個蠻族定居之地,即:蘇維匯人,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等,法蘭克人,勃根地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

  缺少的三個是:黑如萊國(因公元493 年已被東哥特國王所覆滅和吞併),倫巴特國(大概因它經常移動,所以在定居之地上未能標上它),阿勒曼尼國(因公元496年已遭受法蘭克國王的征服和吞併)。 * 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