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總目錄  生命之道講壇    講道集(一)

講道集(二)     講道集(三)    講道集(四)

講道集(五)

 

 

第八題  按才分銀的比喻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24章中講到了許多有關基督復臨的預兆,當我們看到這些預兆出現時,就可知道祂的復臨近了。接著在馬太福音25章中主耶穌又講了三個比喻,教導我們怎樣為祂的復臨而儆醒準備。這三個比喻是:十個童女,按才分銀,以及綿羊與山羊的比喻。現在我們就來一同思考按才分銀的比喻。請翻到馬太福音25章,從14節起一直讀到30節: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錢埋藏了。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賬。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五千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的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的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裏。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裏。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歛,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把這無用

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比喻中的主人和僕人代表誰?

    比喻中的主人要往外國去,以後還要回來,顯然是指基督說的。基督很快就要離開門徒,往天父那裏去;以後還要復臨,對祂的僕人施行賞罰。

    比喻中的僕人,不但是指傳道人,而也是指每一個信徒說的,因我們原來都沉淪在罪惡過犯之中,作了罪的奴僕,但主耶穌卻以祂無限的生命代價,將我們從罪惡的滅亡中救贖出來,使我們不再作撒但和罪惡的奴僕,而卻要作上帝和義的奴僕,並且主為我們死,我們也甘願為主而活。

    雖然上帝極其疼愛我們,並沒有把我們當作僕人看待,而卻把我們看作祂的兒女,而且祂對我們的愛也遠勝於父母對子女的愛,祂對我們的愛是無限的;然而我們卻甘願作上帝的僕人。

  主耶穌也並沒有把我們當作祂的僕人看待,正如主在即將受難前對門徒所說:『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15:15)。我們知道朋友的關係是平等的,我們實在是不配成為主的朋友的。因主是天地萬有和我們人類的創造主,我們原不過是一堆塵土,又怎配成為主的朋友呢?但主耶穌卻稱我們為『朋友』,又『稱我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由此可見主確是沒有把我們當作僕人那樣看待,但我們卻甘願作主的僕人。

 

兩種僕人的不同表現

    比喻中主人離開僕人之前,按照每個僕人才幹的大小,把銀子分給他們各人。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要他們充分善用這些銀錢,去賺取更多的銀錢。這裏的銀子,實際上可代表主給我們各人的生命、健康、光陰、才幹、聰明、智慧、知識、學問、地位、錢財、機會和其它一切條件等等。主耶穌也要我們善用祂所賜給我們的這一切身內、身外之物,去最大限度地榮耀上帝,造福人類,也是為自己永生的將來作最好的準備,以致主耶穌再來的時候,能將我們接到祂『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的『天國』中去。

    後來比喻中三個僕人的表現怎樣呢?那領五千的和領二千的,出於敬愛、感激主人的心,努力善用銀錢做生意,結果各賺了五千和二千。這兩人的才幹雖有大小之分,他們的本錢也有多少的區別,但他們愛主人的心和努力的成果都完全相同,因此也得到了主人同樣的稱讚和獎賞。主人對他們兩人的稱讚同樣是:『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的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是的,將來主對我們各人的獎賞,也必根據同樣的原則,多給的多收,少給的少收。雖然我們各人的才幹、光陰、財富和其他各種條件,各有不同,但若存著同樣的愛心,同樣的努力去作工,也必得到同樣的獎賞。

    在另一個相似的比喻中,主人給了十個僕人十錠銀子,叫他們去作生意。主人得國回來後,『頭一個上來說,主阿,你的一錠銀子已經賺了十錠。主人說,好,良善的僕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權柄管十座城。第二個來說,主阿,你的一錠銀子已經賺了五錠。主人說,你也可以管五座城。』(路19:16-19)。由此可見,主耶穌再來時,必要按照我們各人愛心的大小,忠心的程度,捨己跟從主的精神,以及努力工作的表現,而獎賞我們各人。

    主說:『你在不多的事上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主的快樂是因為『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意思就是因看見許多人由於祂的流血犧牲『得稱為義』,成為上帝聖潔、蒙愛的兒女而充滿歡樂。(賽53:11)。 主耶穌曾告訴我們:一個罪人悔改,天父上帝、主耶穌和眾天使在天上也都要『一同歡喜』。何況無數聖徒得蒙救贖,這樣的喜樂是何等大呢!(路十五章)。

  照樣那時我們最大的快樂也是因為看見許多人因著主的犧牲和我們的努力,而蒙恩得救,永遠和主同在。那時基督要把我們接到天國去,並且『要把許多事』派我們『管理』。祂甚至要使我們和祂一同作君王,坐寶座,掌王權,也要使我們作祭司,在上帝和基督的寶座前晝夜事奉和敬拜。我們也要像眾天使一樣侍立在上帝寶座左右,隨時奉差遣,到宇宙諸天地去執行上帝永恒的旨意。(啟22:3-5. 20:6. 5:9,10.『國民』原文為『國王』)。 

    至於比喻中另一個領一千銀子的僕人,表現就完全不同了。他沒有善用主人給他的銀子做生意,卻把它埋藏起來了,結果被主人責備為『又惡又懶的僕人』,而被『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我們看到這個領一千銀子的僕人和上面兩個僕人有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例如他也是信主的人,並也自認為是主的僕人,他也知道自己從主領受了銀子,有責任拿去做生意,以賺取更多的銀子。只是他認為主的要求太高了。他也相信主還要回來和他們算賬。甚至於他還自以為義地為將來的交賬作了準備。他掘開地,把銀子埋藏了,準備以後物歸原主。

    但他和前面兩個僕人在本質上卻有著根本不同的地方。首先,我們看到他對主沒有真正感情。主雖然極其憐愛我們,甚至捨命救贖我們,但他卻並不愛主,反而害怕主。這是因為他始終沒有被主捨命救贖的大愛所感動,而完全悔改歸向主。因此他的罪從來沒有被主寶血洗淨過,他的心靈從來沒有被主聖靈重生過,也從來沒有完全獻身給主。他所以要信主,事奉主,也主要是出於懼怕的動機,是為了要免除今生的災禍和將來的刑罰,或是為了要求得主的賜福和保佑,以致能全家安康,老少蒙福。其實這種心態正是一種奴僕的心態,而不是兒子的心態。

    前面兩個僕人的情況就不是這樣,他們的心靈都已被主無限的捨命救贖大愛所感動,而完全悔改歸向了主。他們的罪污已被主的寶血所洗淨,他們的心靈已被聖靈所更新,他們都已完全獻身於主,並且他們在主愛的激勵之下,靠著主的恩助,都不斷甘心樂意事奉主,力求成聖,熱切救靈,榮神益人。他們事奉主的動機不是出於懼怕,而是出於愛。這正是兒子的心態。

    試問:我們自己在主面前的心態又怎樣呢?是兒子的心態,還是奴僕的心態呢?我們自己和主的關係又怎樣呢?我們對主是否已有真正的、深切的感情呢?使徒保羅在主無限大愛的激動和聖靈的感化下,警告教會中的眾人說:『若有人不愛主,這人可詛可咒。』(林前16:22)。

    這個領一千銀子的僕人對主還存有一種錯誤的看法,認為主太嚴厲了,主的要求太高了,甚至認為不合情理,是人不可能作到的。因此,他就自以為合理的將主的要求降低到自己可以接受的地步。正如他對主所說的:『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去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裏。』

    這裏所謂『忍心的人』,按原文可以譯為『嚴厲的人』,或『冷酷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歛』,這簡直是一種過分的,不合情理的要求了。

    試想,今日的傳道人和信徒中是否也存有類似這樣的想法呢?他們認為上帝的律法,主耶穌的教訓要求太高了,甚至是不合情理的,是人不可能完全作到的。例如認為律法的兩大總綱: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上帝,並愛人如己,是人不可能作到的;安息日的誡命在今日集體化、工業化的社會中也是難以完全遵守的;主耶穌要我們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樣,也只是一種理想,今生是不可能達到的;或者是將所謂『完全』的定義,另作一番所

謂『神學的解釋』,使之降低了標準。至於為傳道救靈工作而撇棄一切,克己服務,捨己救靈,也認為只是個別、少數特殊情況的人才能作到,而不是一般人所能作到的。總之,在這種種思想的主導、影響下,他們對上帝的律法和聖經的教訓,能守的就守,不能守的就不守;或是自作聰明,將上帝的律法和聖經的教訓,曲解、降低為自己所定的標準。

    但是那領五千銀子和二千銀子的僕人所代表的傳道人和信徒,卻沒有這樣想法,他們被主捨命救贖的無限大愛所深深激勵,他們都樂意用聖經中最高標準要求自己,為要竭盡所能地報答主的洪恩大愛。就如那信而悔改的稅吏長撒該在主耶穌面前所表示的那樣:『主阿,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主耶穌歡樂地說:『今天救恩臨到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8-10)。

    他們也巴不得上帝的律法,主耶穌的教訓,對他們的要求越高越好,因主對他們的要求越高,也正說明主對他們的愛越深,並越是看重和寶貴他們,不但今生要重用他們,而且將來在天國中還要在更多的事上重用他們。因此他們都切願以主的最高標準要求自己,為要在凡事上竭力討主喜悅。他們像靈感的詩人一樣,心中不斷的願望和祈求乃是:『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的思想。』『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的奇妙。』『你開廣我心的時候,我就往你命令的道上直奔。』(詩119:97,18,32)。

    他們也感到上帝的律法『全然公義』,沒有絲毫不合情理的地方。(詩19:9)。律法的兩大總綱:『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上帝』和『愛人如己』,也是完全合理的要求。他們想到上帝對我們的愛是無限的,即使我們靠主恩助,作到了總綱的要求,我們對上帝的愛仍然是有限的,我們永遠無法報答上帝在基督裏的無限洪恩大愛於萬一。

    他們也感到安息日誡命的遵守並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樣困難。古代聖徒為了堅持信仰,持守真道,堅守誡命,甚至不惜遭殺身之禍;如今為了遵守安息日的誡命,所可能遇到的困難,遠不如那時的危難,又有甚麼困難可言。何況在主開路、賜福之下,困難常迎刃而解,福氣卻隨之而來。

  他們尤其想到主耶穌為了救贖我們,代我們流血捨命,作出了無限的犧牲,我們今天為了遵守上帝的誡命,而作出一點犧牲,又算得了甚麼?

  他們甚至在主愛的激勵之下,也甘願為了守道、衛道、和傳道救靈的大工,而獻上自己生命和身心一切所有的。他們把為主受苦,看成是主所賜的洪恩,把十字架看作是榮耀的冠冕。正如使徒保羅所指出的:『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腓1:29)。又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7)。

    他們也深知自己人性的軟弱和敗壞,靠自己絕不可能守全上帝的律法,達到主耶穌對他們的完全成聖成義的要求。但他們卻相信:『在上帝凡事都能。』(太19:26)。 主耶穌也親口應許我們說:『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3)。『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11:24)。他們也相信主的每一命令就是應許。主既然吩咐我們:『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主也必保證要幫助我們達到這樣完全的地步。(太5:48. 17:1)。主耶穌在八福中也應許我們說:『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 使徒保羅也勉勵我們說:『願賜平安的上帝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帖前5:23,24)。

    他們在追求完全成聖成義、愛主愛人的道路上,雖然有時也難免有軟弱,但他們憑著信心,不灰心、不喪膽,不斷在主面前謙卑悔改,靠主恩助,離罪成聖,聖而又聖。正如古時以諾、挪亞、約伯、但以理,以及其他眾先祖、眾先知、眾使徒一生走過的道路一樣,他們都是和我們一樣性情的人,在他們追求完全成聖的道路上也常會有軟弱,但至終都已靠主完全得勝,都已在靈性、品格和傳道聖工上攀登上一個又一個高峰。

    比喻中那領一千銀子的僕人還有一種自以為義的錯誤想法,他一方面認為主的要求太高了,是不合情理的,以此作為不順從主的藉口;而另一方面又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是憑良心、按道理作人,並沒有作壞事;和社會上的一般壞人比較,也可算是一個好人了。正如他說了上述這一番話後,接著對主所說:『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裏。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裏。』他這話的含意是:我並沒有私自取用你的銀子,而且我還為你安全地埋藏、保存在地裏。現在我將你的銀子原封不動地還給你。

    但主人卻回答他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歛,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這一個僕人的自以為義的思想在教會中也是有著相當代表性的。他們自以為在這個不信、罪惡、敗壞的世界上,能作一個安分守己,服務社會的傳道人,或是能作一個基督徒,每週上教堂敬拜上帝,又能奉獻什一、捐款,在社會中也能循規蹈矩,不作壞事,還時常參加些善工運動,應該是不容易了罷。雖然有些事上未能完全按照上帝律法和照聖經教訓去作,也不至於被主所棄絕罷。

    然而主已經在此比喻中作了回答:把他『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這裏的『哀哭切齒』是指即將滅亡的意思。因主耶穌論到那個『動手打他的同伴,又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的『惡僕』時,也說過同樣的一句話:『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時辰,那僕人的主人要來,重重的處置他(小字註:或作把他腰斬了),定他和假冒為善的人同罪,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太24:48-51)。

  他們這時的哀痛絕望的情況,要比不信的罪人更甚,因他們曾得到真理的大光,但卻拒絕了它。預言中論到基督復臨時,『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24:30)。啟示錄中也說:『地上的萬族都要因祂哀哭。』(啟1:7)。 注意,這裏並沒有說他們要『哀哭切齒』。但主在論到那些自稱是主僕人的情況時,卻說他們『必要哀哭切齒了』。接著,他們要和不信的罪人一同被主降臨的榮光所殺滅。(帖後1:7-10)。

 

當怎樣善用主交給我們的銀子?

    最後,我們再來思考一下,我們應怎樣效法前面兩個僕人的榜樣,善用主給我們的銀子,作更有價值的使用。

    我們知道,我們的生命氣息和今生的一切都是短暫的,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我們的壽命在減短,時間在減少,隨著衰老和病死,我們在地上所擁有的一切身內或身外之物也都消失了。何況基督復臨已日益臨近,今生的一切更是很快就要過去了。

    然而在短暫的今生,有兩件事是永存的:

    第一件事是指我們個人心靈的重生,靈命的長進和品格的成聖。因我們肉體的生命雖然是短暫的,我們屬靈的生命卻是可以存到永遠的。因此我們各人務要省察自己有沒有重生,獲得屬靈的新生命?如果已經重生了,我們的屬靈生命是否在不斷健康成長,以致能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我們的品格是否在不斷成聖,我們的信心、愛心和熱心是否在不斷增強?這一切都將影響到我們永遠的命運。

    我們務要善用我們的時間、精力、聰明、才智和各樣有利的機會、條件,在上述靈性、品格上不斷追求。我們務要多多研究聖經,默想主的話語,多多禱告,依靠主,不斷追求離罪成聖,愛主愛人。這樣我們的光陰精力才不致白費,我們的銀子才能不斷增多,並發揮最大的效益。真所謂『凡有的,還要加給他,使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第二件事是指我們傳道救靈的成果。我們如能在主的恩助之下,引領一個人信主悔改,進入天國,天父上帝、主耶穌和眾天使,都要為他永遠歡樂。如果我們能引領更多的人悔改歸主,天庭的歡樂將是何等大呢!但願我們都能最充分地利用我們的光陰、精力、聰明、才智、地位、財富、機會和其他一切有利條件,投資在傳道救靈的大工上,將來必能取得最偉大的成果。從今世直存到永遠。

    凡是出於信心、愛心所作的奉獻,所受的勞苦,所作的克己犧牲,都要得蒙主極大的嘉獎。我們也都會記得主耶穌對那位窮寡婦出於信心、愛心和克己的奉獻所作的稱讚。雖然她當時只有投入二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在庫中,然而主耶穌卻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可12:43,44)。

    再說,我們在傳道救靈工作上,救助別人,也等於救助自己。凡為主熱心工作的人,自己的信心、愛心、熱心也必不斷增加;自己的屬靈生命也必日益強健、長大,以致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自己的品格也必日益成聖、完美,更有助於作成自己『得救的工夫』。(腓2:12)。將來也必得蒙主更大的獎賞。正如主所應許的:『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不肯為主工作,我們自己的信心、愛心和熱心也必日益消失,我們自己的屬靈生命也必日益衰弱、病危、直到死亡。正如主所指出的:『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很快就要回來了,但願我們都要趕快利用主所賜給我們的銀子,抓緊時機,作最好的投資;也就是要靠主恩助,竭力追求靈性的長進,品格的成聖,並以更大的信心、愛心和熱心,投入主的服務行善、傳道救靈的大工,以致能在主裏結滿了屬靈的美果,迎見主的榮耀復臨! * 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