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總目錄  生命之道講壇    講道集(一)

講道集(二)     講道集(三)    講道集(四)

講道集(五)

 

 

第十二題  再論撒種的比喻

 

  在馬太福音十三章中,主耶穌講了七個天國的比喻,其中所包含的屬靈教訓,是每一個想要得永生、進天國的人所必須明白和實行的。七個比喻中的第一個,是撒種的比喻。以前我們已從正面詳細講解和體會了其中所給予我們的重要而寶貴的教訓。

我們提到比喻中撒種的人是指主耶穌基督,也是指一切為主傳講真道的人。所撒的種子是指天國的道理,也被稱為『上帝的道』8:11。上帝的道確如種子一樣,是有生命的,在聖靈的惑動下能夠使人信而悔改,被聖靈重生得生命。正如經上所指出:『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籍著上帝活潑常存的道。』彼前1:23。上帝的道也能使人的品格成聖,使人的屬靈生命不斷健康成長,長大成人,以致能多結果子,榮神益人17:17,19. 提後3:16-17

  比喻中四種土地主要是代表四種人的心靈情况。第一種土地是路旁的硬地,是代表那些心地剛硬,不肯相信的人;也是代表那些雖然理論上相信,卻還是硬心不肯悔改的人。因此上帝的道無法進入他們的心靈,使他們真正相信,悔改遵行。撒但就用各種世俗迷惑和罪惡引誘的方法,將他們心中所聽見的真道奪去,

使他們很快遺忘,就好像飛鳥來將種子盡一樣。

  第二種土地是土淺石頭地,是代表『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只因心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他們雖然喜歡聽道,卻沒有完全行道,沒有真實悔改歸向主。原因就在於心底還埋藏著頑固的石頭,也就是指人心中的偶像、情慾或嗜好。因此土淺石頭地,心沒有根的信徒,實際上是代表那些沒有真實悔改重

生的信徒。此外,也是代表那些只追求外表行爲的義,而却沒有個人禱告、讀經的靈修生活的信徒,以及那些在聖經真道信仰上沒有根基的信徒,他們信主的目的,是爲了今生得平安、得健康、得福樂、得財富,將來又可得永生。他們從來沒有計算過跟從主的代價,也從來沒有作過心靈準備,爲主經受任何考驗。以致

一旦『爲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第三種土地是荊棘地。是代表那些已經信主,悔改重生的信徒,後來又被心靈中的各種荊棘,如今生的思慮,或錢財的迷惑,或屬宴樂所擠住,以致忙得連禱告讀經的靈修時間也沒有了,終於枯萎不能結實。8:14

    第四種土地是好土。是指人聽了道理後,立即信而悔改,獲得重生,並在他重生後的屬靈生命生長過程中,不斷禱告讀經,求靠主的寶血恩助而離罪成聖聖而又聖,而更深愛上帝愛人,以致他的屬靈生命能不斷向下深深扎根,向上蓬勃生長,直到結出豐盛的果實來。有一百倍的,有六十的,有三十的。

    從以上四種土地的分析中,我們就可以清楚看出自己目前的情況,究竟是屬於那一種土地。如果是屬於不好的土地,我們也可以立即到主面前來,求主改變我們的心靈情况,使我們心中的壞土變成好土。如果是好土,也要求主不斷保守,並使我們能多結果子。

 

  上次也提到四種土地,不但代表了四種人的不同心靈情况,而也可代表一個人一生中不同時期內可能有的心靈變化情況。

    一般來說,兒童的心靈天真無邪,無憂無慮,因此是屬於好土的時期,也是撒種的黃金時期。因此對小孩的宗教教育也要越早開始越好。

    如果忽略了對兒童時期的宗教教育,他們隨著年歲的增長,愛世界的心加重,特別到了青少年時期,很容易受到世俗朋友的影響,沾染上種種不良的嗜好,或是成了電影、電視、戲劇、小說迷,或是跳舞、交友,墮入情網,或是睹博、貪財、吸毒,迷了心竅。這樣就等於心中有了頑石,心中原來的好土,就可能變成土淺石頭地。當然,即或如此,我們仍應抓緊對他們作傳道救靈的工作。主的救恩有改變人心的大能,也常能感動許多青少年信而悔改,蒙恩重生。

  個人青少年時期如仍沒有信主悔改,及至進入成年、中年時期後,由於學業、事業上有了一定成就,又已成家立業,生兒養女,便有可能被今生的思慮,或事務的繁忙,或名位的追逐,或錢財的迷惑,或世俗的宴樂所纏繞,以致把靈性的需要和永生的問題,完全撇在腦後。這樣,他們的心靈情況就有可能變成

叢生之地。但有時他們在遇到了人生較大的挫折,或身患重病時,也可能頭腦清醒冷靜下來,比較虛心地願意聽一聽真道。總之,對成年、中年人的傳道救靈工作也不可忽略。雖然因為他們太忙,不容易找到接觸他們的機會,但也要想盡各種辦法,接近、幫助、傳福音給他們。尤其在他們患病、遭遇困難的時候,更

是對他們進行傳道救靈工作的最好時機。  

    及至不信的人到了老年時期,心靈情况有兩種變化發展的可能:一種是由於過去一生中,屢次不斷拒絕真理的亮光,消滅聖靈的感動,以致心靈變得越來越剛硬,越不容易信而悔改,接受主的救恩,就如同路邊的硬地一樣。另一種可能是由於年老體衰,眼看不久於人世,或是子女的不孝,人生的痛苦,反倒使他們

看破紅塵,感悟到今世的短暫虛空,並隱約地盼望尋求上蒼,尋求永生,這時他們的心靈又可能比較松軟而變成好土總之,對老年人的傳道救靈工作也要特別抓緊,因他們不久於人世,並且也有可能較容易地接受真道,特別對那些從未接受過真理亮光的人。

    以上是我們上次對撒種比喻默想的概要。現在我們還要從其它側面,用借題發揮的方法,從撒種比喻中吸取更多的屬靈教訓。

 

四種讀經的方法

  首先從我們早晚的靈修讀經默想來說,撒種比喻中四種撒種的情况,也可代表我們四種靈修讀經的方法:

  (一)我們早晚或其它時間靈修讀經時,等於自己向自己的心田撒種。如果我們讀經時匆匆忙忙,讀了以後也沒有時間去默想、消化、吸取其中的教訓,就去趕著上班或忙於其他事務,並且很快就將所讀的聖經忘記了,這就好像是將真道的種子撒在路邊地,而沒有撒在心田中,結果被飛鳥來吃掉了。

  現代信徒最大的危險之一是太忙,忙得連靈修讀經的時間也被擠掉了,即使匆匆忙忙讀了一點聖經,也沒有用時間去默想,以致不能從讀經默想中得到應得的幫助,心靈經常處在饑餓乾渴的狀態。雖然現代信徒有著最優越的條件,幾乎可以每人有一本聖經,特別是海外的信徒,更可有幾種不同譯本的聖經;但許多

人卻不能從聖經得到主所要賜給他們的無比豐富的亮光、力量、喜樂和恩惠,因為他們忙於世務,不肯多用時間去讀經默想。這也是造成現代信徒靈性上不冷不熱、自以為富足的原因之。而使徒時代早期教會的情況正相反,那時信徒要想讀聖經,真是很困難,因爲聖經都抄寫在羊皮卷上,非常貴重,一般家中都不可

能有聖經。要讀聖經,只能在教堂借,或是在教堂聚會聽道時,才能聽到上帝的話。但那時的信徒卻都如饑如渴地愛慕上帝的話,依靠聖靈的幫助,每次聽到聖經的教訓,上帝的聖言時,都牢記在心,反覆默想,以致從中得到極大的光照、安慰、激勵、力量和幫助。這也是早期教會信徒愛主愛人,熱心傳道救靈聖

的原因之。唯願今日信徒也要效法使徒時代教會信徒的榜樣,藉著禱告多多愛慕、讀、聆聽、默想聖經的教訓和上帝的聖言。正如靈感的詩人所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枯乾。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1:2-3

 

    (二)如果我們讀經後能多用時間默想,以致能看明其中的寶貴教訓,甚至當下歡喜領受,固然是好,但如果我們不能靠主恩助,不斷謙卑悔改,切實遵行所得的教訓,那麼我們的靈性仍然得不到真正的造就。我們所有理論上的信仰也是暫時的,遇到考驗必很快跌倒。這就好像是撒在土淺石頭地上了,真道不能在

心中扎根。

  主耶穌也同樣教導我們說:『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幷且倒塌得很大。』7:24-27

  聖經上還教訓我們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幷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1:22-25

 

    (三)如果我們讀經時,心靈意念不能集中,被今生的思慮煩惱、或世俗的宴樂、或錢財的迷惑所纏累,又沒有靠主恩助,徹底戰勝這一切罪,那麼這種讀經就好像把真道的種子撒在荊棘叢中,被荊棘所擠住,結不出果實來。這就好像撒在荊棘叢中了。

  人們在世界的學業、事業上,若想獲得一番成就,都須排除雜念,專心一致,切努力,才能有所作爲。我們在聖經的研究,靈性的追求上,也是如此。我們今日的信徒,特別是主的僕人,都要特別效法古時大德的文士和祭司以斯拉的榜樣,依靠主的幫助,『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

列人。』7:10

 

    (四)如果我們讀經時,能謙卑祈求聖靈的光照,幷多用功夫默想,不斷從主的話中尋求亮光、力量和幫助,幷能不斷求告主名,謙卑悔改,靠主恩助,將所得的一切真理亮光和教訓,切切實行出來,以不斷培養自己的靈性,建造自己的品格,幷推進主的傳道救靈聖工,在主裏面不斷多結果子,榮耀上帝,造福人群。這樣才是真正把真道的種子撒在好土中,以致能結出百倍,六十,三十的果實來。

 

四種傳道的方法

    此外,撒種比喻中四種撒種的情况,也可代表四種傳道的方法。如果我們暫不考慮田地的情况,而只考慮撒種人的情况,由於撒種的傳道人本身存在的問題,也可以造成四不同的撒種的結果:

    (一)如果一個傳道人講的道理雜亂無章,缺乏條理,沒有中心思想;或是華而不實,不切實際,沒有感人的內容;或是內容平淡,枯燥無味,甚至使聽的人感到沉悶厭煩;或是聲調平淡,發音不清,聲音過低,引不起人的興趣;或是聲音過大過高,震人耳膜,使人心神不寧,以致許多人似聽非聽,心意不能集中,或是人在心不在,思想開小差,或是只顧自己在那做小動作,或是迷迷糊糊,在那打盹,結果傳道人所講的道理,並沒有進到人的心,這就好像是把種子撒在路邊地,而沒有撒到人的心田

 

    (二)如果一個傳道人很有口才,講的內容也很能吸引人,使人聽得津津有味,或不時贏得滿堂笑聲,但他所講的盡是人間的奇聞趣事,世俗的空談,或盡是人的哲學、神學的思想、觀念和理論,而卻不是本著聖經傳講其中的生命之道;或者他講的內容無非都是些勸人為善,做人道德之類的教訓,雖然也可講到許多聖經中的知識,但却不傳講上帝的大愛,基督的救恩,不指出上帝律法的神聖要求,不指出人的軟弱、敗壞和有罪、不指出信而悔改、蒙恩重生的必須,那麽,他的『道理』不論講得怎樣動人,最多也只能使人當下歡喜領受,却不能在人心裏扎根,不能扎人心靈,使人信而悔改得生命。因此,像這樣的傳道,實際上

幷未傳出聖經中的生命之道,它的結果就好像是土淺石頭地的工作結果。

    此外,如基督教中有些人片面强調信心,否定行爲的『唯信主義』;或只講行爲,而不講信心的律法主義;或只講社會服務,不講主救恩的『社會福音派』;以及現代不信派的神學家等等,他們在講上、文字上所傳講的,都不是上帝生命之道,因此都不能深入人的心靈,使人信而悔改得生命。

  正如懷愛倫在解釋本比喻時也指出:『種子就是上帝的道。……以色列的教師並沒有播撒上帝之道的種子……。今日的情形與古時相同,上帝的聖道中重要的真理被人遺棄,而代之以世人的學說和空論。許多自命為福音的使者不承認全部聖經為上帝所默示的。這一學者排斥這一部分,另一個人則懷疑另一部分。他

們將自己的見解置於聖經之上,所以他們所教導的幾段經文乃是以他們自己的意思為權威的。聖經原有神聖的正確性被摧毀了。不信上帝的壞種子就此廣爲傳播開來,因爲民衆的思想被混亂了,不知道究竟應當相信甚麼。……今日從許多講壇上所作的證道中,再也看不見那足以喚醒良心,幷使心靈得著生命的神能的表

現。聽眾不能說:「在路上,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麼?」24:32。現今有許多人正在迫切地呼求永生的上帝,渴望有的同在。哲學的理論和文學的論說,不管是多麽的高明,都不能使心靈滿足。人的主張與發明並無價值。須讓上帝的道直接向人說話。要讓那些只聽見

過遺傳與人的學說及準則的人聽見上帝的聲音,惟有的話才能甦醒心靈以至於永生。』(天路14-17頁)。

  由此可見,一個傳道人必須求靠聖靈的大能,傳講上帝的大愛,基督的救恩,傳講上帝生命之道,才能使人扎心受感,才能打破人心中的頑石,使人信而悔改得生命。 

  我們看到使徒時代,五旬節聖靈沛降的那一天,所以會有三千人信主悔改,受洗歸主,就是因爲彼得和其他使徒們靠著聖靈的大能,傳講了主的生命之道。當時『衆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應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

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賜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上帝所召來的。彼得還用許多話作見,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1:37-41

 

    (三)一個傳道人,不但要傳講救靈的要道,而也要傳講培靈的要道;不但要幫助人信而悔改,蒙恩得救,也就是幫助人蒙恩重生,獲得屬靈生命,成為上帝的兒女,而也當幫助他們在救恩中不斷生根建造,不斷信而悔改,求告主名,追求成聖,作成自己得救的工夫,也就是要幫助他們的屬靈生命在基督不斷健

康成長,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因此,如果一個傳道人在講道中,盡管講了許多聖經知識,也講了不少道德的教訓,而却不講禱告、讀經和靈修生活的重要、方法、與經驗,不講在主裏不斷求靠主的寶血和恩助,而離罪成聖,聖而又聖,更深愛上帝愛人,不斷爲主作工,凡事感恩,靠主常樂,得勝一切考驗,靠主作成得救工夫的重要、方法、與經驗,那麼他所講的道理就不可能幫助人不斷剷除心靈中的荊棘,使人靈性不斷長進,品格不斷成聖。像這樣的傳道工作效果,就好像是荊棘叢中的工作。

  我們要讓信徒明白,我們決不是所謂『一次相信永遠得救』或『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一個因信靠恩悔改重生的人,還是有被罪迷惑,心靈剛硬,失去信心,離棄永生上帝的可能的。正因此,聖經上不斷提醒勸告我們說:『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上帝離 棄了;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就剛硬了。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有份了。』3:12-14

  經上又告誡信徒說:『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份,並嘗過上帝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 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上帝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就從上帝得福;若長荊棘

蒺藜,必被廢 棄,近於咒,結局就是焚燒。』6:4-8。『因爲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人干犯摩西的律法,憑兩三人,尚且不得憐恤而死;何況人踐踏上帝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慢施恩的聖靈,你們想,他要受的刑罰該怎樣加重呢。』10:26-29

  主耶穌在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中,也明確指出:即使已經蒙恩重生,被接在主葡萄樹上的枝子,如果不結果子(如悔改的果子、離罪成聖的果子、為主作工的果子),或是不常在葡萄樹上(如被今生思慮、錢財迷惑、世俗宴樂所纏繞,忙得連禱告讀經靈修的時間也沒有了),最後也會枯乾,被剪去,扔在火燒了。15:1-8

 

    (四)如果一個傳道人,不但靠主善於傳道救靈的工作,使人信而悔改得生命,而也善於作培靈的工作,使弟兄姐妹都能不斷禱告、讀經、默想主的話,不斷住在主面,追求靈性長進,品格成聖,愛神愛人,凡事感恩,靠主常樂,並為主熱心作工,引人歸主,使教會不斷興旺,人數日益增多,聖工不停擴展。

像這樣的傳道工作果效,才好像是在好土中的工作;才能在主結出三十、六十百倍的果實來。

 

  總結以上一切解釋可見,撒種比喻中的四種田地從正面來體會,主要是代表四種人的心靈情况,也可代表一個人一生中不同時期內可能有的四種心靈變化情況;而從側面,用借題發揮的方法來體會,四種田地也可代表四種靈修讀經的方法,和四種傳道的方法,正如在本次講題中,所著重講述的。但願我們都能認真

默想和實行其中的教訓,藉以提高我們每天靈修讀經默想的果效,不斷『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並改進我們佈道和道的質量,加强救靈和培靈的果效,不斷完成主所托付我們的傳道救人使命。 * 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