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總目錄    回到聖經分卷研究釋要新約分卷目錄

歌羅西書

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

聖父聖子聖靈都是自有永有的真神上帝

 

阿雷安派認為基督是上帝最先所造的被定為異端

基督教對基督的神性問題最初曾出現了二派觀點:一派稱為阿撒納修派,他的領袖阿撒納修(ATHANASIUS 296-373年)是亞歷山大主教。此派相信基督是完全的真神。另一派稱為阿雷安派,有的書上譯為亞里安派,或亞流派(ARIANS),他的領袖阿雷厄斯(ARIUS 250-336年)為亞歷山大的傳教士。此派不信基督有完全的神性,認為基督是上帝最先創造的,以後又藉著基督創造萬有。公元325年,有羅馬各地約有300多位主教,聚集在羅馬皇帝康士坦丁所召開的小亞細亞的尼西亞會議中,辯論基督的神性問題。阿雷安派為大多數人所反對,被定為異端。可惜在當時會議中所制定的和公元381年會議中所修訂通過的『尼西亞信經』中,雖然相信基督是完全的上帝,不是被造的,但卻認為基督是在萬世之前為天父上帝所生的,不是自己本來就有的。

 

尼西亞信經關於三位一體上帝的信條也有錯誤

不信基督是自有的而是萬世之前父上帝所生的

信經的內容是這樣說的:『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並造有形無形的萬物。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之前,為父所生,是從上帝出來的上帝,從光出來的光,從真神出來的真神,是受生的,不是被造的,與父一體的(也有譯為同體同性的);萬物都是藉着他受造的。又為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由聖靈感孕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取得肉身,成為世人。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在十字架,被害,埋葬。照聖經第三日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必有大榮耀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他的國無窮無盡。我信聖靈,是主,是賜生命的,是從父(和子──是後來奧古士丁提出後加上的)出來的,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曾藉着眾先知傳言。我信使徒所傳的唯一聖而公的教會。我承認為赦罪所立的獨一洗禮。我指望死人復活和來世的永生。阿門。』

 

懷愛倫和本會傳道人一直相信基督也是自有永有的

尼西亞信經也已被羅馬天主教和聖公會,信議會等好些基督教派所接受,作為他們對三位一體上帝的一種信條。由以上信經內容可見,尼西亞信經雖然相信基督是完全的上帝,但卻認為基督是天父上帝在萬世以前所生的,不是自己本來就有的。但本會創始人之一懷愛倫和接受懷愛倫著述的本會絕大部分的傳道人和信徒,嚴格根據聖經的啟示,相信基督也是自己本來就有的,是自有永有,無始無終的真神上帝。有關經文下面會詳細介紹。

 

本會早期個別二三位牧師對基督神性的看法

早期本會只有個別二、三位教會領袖一度對基督的神性存有不同看法。根據喬治.賴特『關於三位一體』一連六篇的本會歷史回顧中,充其量所能舉証的也只有二或三位早期本會牧師,說了幾句對基督神性有爭議的話。

賴特首先提到原為『基督徒聯會』信徒的本會懷雅各牧師(其實他十五歲時曾受洗成為基督徒聯會的信徒,後來已成為復臨運動的有能力的傳道人和牧師),也只能舉証他1846年說過這樣一句話:『三位一體論是沒有聖經根據的老信條。』1852年又說那是『陳舊的三位一體錯誤論說。』但是懷雅各牧師從沒有說過一句否定基督具有完全神性的話。假如他曾說過任何一句錯誤話,賴特早就將他揭露出來了。至於懷雅各牧師為甚麼不贊同上述尼西亞信經中的三位一體的說法,相信有更正確的理由。我們知道懷牧師和懷師母(原為衛理公會的信徒)是18468月結婚的,他們之間也一定會討論到三位一體和基督的神性問題,而且在早期本會的同工同道系統研究聖經時,也一定會研討過這一些問題。我相信懷雅各牧師是會贊同懷師母的正確觀點的,相信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是自有永有的;不是上帝所造的,也不是上帝萬世前所生的。

賴特隨後提到本會安得烈牧師在1869年寫道:『上帝的兒子……以上帝為父親,很顯然,在過去永恆的某一點上,有他起源的時間。』看來,安得烈的觀點是接受了上述尼西亞信經的錯誤觀點。

接著賴特又提到烏利亞.史密斯1865年說,基督是『首先被創造的』,這顯然是受到了上述阿雷安派錯謬觀點的影響。但他在1898年對基督神性的說法已有了改變,他說:『唯獨上帝是沒有起源的。在幾乎是開始的最早的時期──是那麼遙遠,以致對有限的頭腦來說,基本上是永遠的時候──「道」便出現了。』(參約1:1-3)。這顯然又回到了尼西亞信經的看法。

賴特隨後又提到了年輕的瓦格納,其實他已不是建立本會的先輩,1890年他在《基督和他的義》一書中寫到:『總是有一個時候,基督開始從上帝出來,……但這個時間追溯到很久以前的遠古,對有限的理解力來說,其實也可以看為是沒有起源的。』這顯然也是屬於尼西亞信經的觀點。由此可見,喬治.賴特所能舉証的本會早期著名牧者安得烈,烏利亞.史密斯,和瓦格納認為基督是幾乎永恆的過去,從父上帝所生的,或出來的看法,實際上和尼西亞信經相同。

再者我們必須指出:上述個別二、三位早期本會的牧者,一度發表的關於基督神性的言論,只能代表他們個別之人的看法,並不能代表接受懷愛倫著述中正確解釋的本會大多數牧者和信徒的看法。最明顯有力的証據是本會1872年最早出版的二十四條『本會信仰簡述』中,並沒有出現上述個別二、三位牧者的錯誤觀點(懷雅各牧師當時也健在,他是1881年在主內安睡的)。從1889年到1914年刊印在年鑑上的擴充為二十八段的本會基本信仰內容,也沒有出現上述錯誤觀點(懷愛倫師母也在世,她是1915年在主內安睡的)。更重要的有力証據是本會全體信徒所信認的主所特別重用的懷愛倫,在她一切的著述中對聖父、聖子和聖靈的完全的神性都一直有正確的論述。

 

本會一直相信聖父聖子聖靈都是自有永有的真神上帝

顯然,本會的先輩們和教友們以懷愛倫著述中的正確解釋為代表的,根據聖經的研究對基督的完全的神性都是具有正確認識的,都相信聖父、聖子、聖靈三位合而為一的真神上帝,都是自有永有,無始無終,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真神上帝,正如懷愛倫著述中所闡明的。但她在著述中卻不喜歡採用『三位一體』的說法。因『三位一體』並不是聖經上的話語,只是一個神學的名詞。又由於羅馬天主教和好些基督教派所接受的尼西亞信經對三位一體的解釋,也存有錯誤,認為基督是在萬世之前從獨一上帝所生的,不是自己本來就有的,聖靈也是從父上帝出來的。又由於基督教界有不少人對『三位一體』的說法已產生嚴重的,混亂的種種不同的誤解,他們把三位一體真的當成一體理解了,例如以太陽的本體代表上帝,以太陽的光輝代表基督,以太陽的熱能代表聖靈。也有人以固體的水,液態的水,和氣化的水代表三位一體上帝。此外,也有人認為上帝是靈,是沒有形體的。甚至更有人認為上帝的寶座和天父的家,都不是真實存在的,不過是比喻的說法,因上帝是充滿天地的靈,是沒有形體的。但本會的先輩們根據聖經的研究和懷愛倫著述中的解釋,相信上帝是靈(約4:24),但也是有本體的真神(來1:3.本體的原文意思為essence本質,實體,英文聖經KJV譯為person,在英文牛津大辭典中將person譯為:人,人格,人品,身體living body of human being,儀態,容貌等等;在神學意義方面,譯為:位格:聖父God the Father,聖子Son,聖靈Holy Ghost的三位一體),正如懷愛倫所清楚指出的:『上帝是靈,然而祂也是一位有形體的神(a personal Being),因為祂曾在人類面前顯示自己。(God is a Spirit; yet He is a personal Being; for so He has revealed Himself.)』(服務真詮384頁)。當然,上帝的形體是不受時間,空間,物質和任何限制的。主耶穌的真體也是如此,他也是『全能的上帝』(賽9:6)。有一次,懷愛倫在異象中『看到一個寶座,有聖父和聖子坐在其上。』她說:『我瞻望耶穌的榮顏,並讚賞祂可愛的儀態(原文是lovely person)。聖父的本體(person)我不能看見,因為有一層光榮的雲彩遮蓋著祂。我問耶穌祂的父是否像祂一樣有形的(had a form like Himself)。祂說父是有形的,但我不能觀看,因為祂說,「如果你只一次看到祂本體(person)的榮耀,你就不再存在了。」』(早期著作17頁,二千三百日的終點)。』(“I saw a throne, and on it sat the Father and the Son. I gazed on Jesus' countenance and admired His lovely person. The Father's person I could not behold, for a cloud of glorious light covered Him. I asked Jesus if His Father had a form like Himself. He said He had, but I could not behold it, for said He, "If you should once behold the glory of His person, you would cease to exist.”)

 

現在本會採用三位一體名詞的原因和對此應有的正確理解

但現在本會從1931年開始編制的基本信仰中卻已採用了『三位一體』的神學名詞,這是為了避免基督教界有些教派對我們的誤解和攻撃,他們胡說我們不信三位一體上帝,就是異端。因此本會現在採用了『三位一體』的名詞,然而我們在解釋上仍是嚴格按照聖經的啟示和懷愛倫著述中的正確解釋,是和有些教派的錯誤講解有所不同的。我們認為:『三位一體』是神學的名詞,不是聖經的說法,只是用來形容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上帝在凡事上都是同心同德、同智同能、同工同榮,分工合作,完完全全合而為一的真神上帝(約17:21-23),而不是說只有一個身體,或說實體。例如聖經上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1:1)。這裏的『上帝』原文中既非單數,又非雙數,而是用的複數式『伊羅欣』ELOHIM,暗示我們的上帝有三位。但接下去所用『創造』一詞,原文中卻為單數形態的動詞『巴拉』BARA,這暗示我們的三位上帝在創造大工中是完全合作同工的,是完完全全合而為一的三一真神上帝。又如主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28:19)。這裏提到父、子、聖靈三位的名字,但其中的『名』在原文中特意用單數。這又暗示我們的三位上帝在救贖大工中也是完全分工合作的,是完完全全合而為一的三一真神上帝。又如聖經上說:『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原文是獨一的耶和華),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申6:4,5)。這裏所說『耶和華我們上帝(耶和華是上帝的聖名,意為自有永有的)』,其中『上帝』一詞,原文也是用複數式,意即暗示有三位上帝。但這三位上帝卻又被稱為『是獨一的主(耶和華)』。不過需加注意的,此處『獨一的』一詞,原文為『阿卡得』ECHAD 僅用來形容一個集體單位,而不是指絕對單一的數目。正如有一位作者所指出的:此處『希伯來的「一」字除在群名字應用外,是從來不會發見的。ECHAD 這字是用於複數單位體的,比如「一球葡萄」,或是「眾人起來如一人一樣」。希伯來文指點絕對單位的「一」字是YACHEED 乃用在唯一的時候,但它從來沒有被應用來表明神格的一致性的。』(『真理的聖經』141 頁)。而且這裏『獨一的』一字,原文中和創2:24提到的丈夫要『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中的一字是同一個字。

由以上所述可見,所謂三位一體上帝只是用來形容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上帝在凡事上都是同心同德、同智同能、同工同榮,分工合作,完完全全合而為一的真神上帝的意思(參約17:20-23.3:21),而決不能被解釋為只有一個身體,或說實體(essence),或說只有一個位格(person)。因上帝是有『本體(原文意義為實體essence, person英文聖經譯為person)』的(來1:3),當然上帝的本體是不受時間空間物質觀念限制的,雖然『在天上立定寶座』(詩103:19,20),但又『充滿天地』(耶23:24),天是上帝的座位,地是祂的腳凳,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祂居住(賽66:1.王上8:27),卻又因愛我們住在我們中間(賽57:15.14:21,23),甚至住在我們心中(約15:1-8. 17:23);主耶穌基督也同樣如此,不要忘記主也是無所不能的『全能的上帝』。經上說:『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9:6)。又說:『太初有道(在希臘原文中「有」是用的昔恆動體,意即在無限的過去就有了),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約1:1-3)。基督所以被稱為『上帝本體的真像(the express image of His person)』(來1:3),是因為只有主耶穌能向我們彰顯上帝無限的慈愛公義聖潔的美德。經上說:『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人看見和認識了祂,就是看見和認識了上帝(約1:18. 14:7-10)。基督所以被稱為『上帝之道』,又說『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啟19:13.1:1),是為要表明主耶穌是上帝真理思想的表達者,主說:『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約14:6. 17:17)。事實上基督也是有『真體』或說『身體』的。經上說:『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祂要將我們這卑濺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榮耀的身體相似。』主也說:『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約一3:2.3:21.3:21.8:1)。至於聖靈也是和上帝,和基督一樣有位格或說本體(Person)的。經上說:『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上帝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上帝深奧的事也參透了。』(林前2:9-10)。又說:『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的(原文是是用言語無法表達的)嘆息,爲我們代求。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上帝的旨意替聖徒祈求。』(羅8:26-27)。事實上,上帝和基督都是以聖靈為代表,並藉著聖靈住在我們心中,指引,光照,恩助我們(約14:16-17,26.15:26.16:7-15)。主耶穌也尊榮聖靈說:『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的,總不得赦免。』(路12:10)。聖靈雖然也被稱爲『上帝的靈』『基督的靈』而三合爲一,但也單獨地被稱爲『聖靈』,而與聖父、聖子幷列。主耶穌復活後曾吩咐門徒說:『所以你們要去,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28:18-20)。聖靈在聖經中也被稱爲『上帝』(徒5:3-4.參太12:31-32)。就如主耶穌自己一方面說『我與父原爲一』(約10:30),但另一方面也將聖父、聖子、聖靈的名幷列(太28:18-20)。其實,就主耶穌原有的神性來說,祂和父上帝本是『同等』的,正如經上所說:『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主耶穌也說:『我與父原為一。』這是指主耶穌與天父有一樣的神性,品德,和意志。正如懷愛倫解釋說:『祂與永生之父「原為一」──性質相同,品格相同,意志相同,惟有祂能參與上帝的一切謀劃和旨意。』(先祖與先知第一章第二頁)。

特別要指出的,舊約中的『耶和華上帝(意即自有永有的上帝)』經常是用的複數式,包含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上帝在內。甚至有一次提到耶和華(天父上帝)差遣耶和華(基督)和祂的聖靈同來。耶和華(基督)說:『雅各,我所選召的以色列阿,當聽我言。我是耶和華,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我手立了地的根基,我右手鋪張諸天。我一招呼,便都立住。……自從有這事,我就在那裏。現在主耶和華(天父上帝)差遣我和祂的靈同來。』(賽48:12-16)。其實聖經中有幾處提到的耶和華上帝,明顯是指主耶穌說的。例如創世記三章中提到的來伊甸園中尋找亞當和夏娃的『耶和華上帝』就明顯是指主耶穌。創十八章中向亞伯拉罕顯現的三個人,其中一人是耶和華上帝,另二人是天使。這一位化身成人的耶和華上帝更明顯的是指主耶穌,因為自從人類犯罪墮落之後,天父上帝已經不再直接和人類交往。天父上帝和人類之間一切的交往實際上都是通過主耶穌進行的。正如使徒保羅所說:『上帝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林後5:19)。因此,我們務要牢記不忘,主耶穌也是耶和華上帝。耶和華是上帝的聖名,意思是『自有永有的』(出3:13-15)。因此主耶穌就祂原有的神性來說,也是自有永有,無始無終的。祂不是上帝所造的,也不是上帝所生的。

其實,基督被稱為上帝的『獨生子』是三一真神上帝分工合作,救贖人類時基督所兼任的身份,由於上帝是人類的天父,基督既要降生為人,救贖罪人,因此也就被稱為上帝的『獨生子』(約3:16),也被稱為『長子』(來1:6)。『他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來2:11)。預言中也將主耶穌的復活,比喻作上帝再次生養主耶穌。如聖經上說:『上帝已經向我們這作兒女的應驗,叫耶穌復活了。正如詩篇第二篇上記著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徒13:33)。因為在上帝眼中看來,過去的獨生愛子已經為我們捨命贖罪而死去了,現在主耶穌從死裏復活,好像是再次生養一樣。但我們不要忘記,主耶穌有多種奇妙的身份。他不但是我們的長兄,從他的神性來說,他也是我們『全能的上帝』和『永在的父』:『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9:6)。

再者,我們還要進一步明白,在三一真神上帝分工合作中,基督取了上帝兒子的地位,不但是為了救贖人類大工而開始的,而實際上早在上帝創造眾天使和萬有之前,就已經作了這樣美好的分工合作的設計和安排:

(一)有一位無限慈愛、神聖、尊榮的天父上帝坐在寶座上,統治宇宙萬有。上帝雖然無限神聖偉大,不可思議,如經上所記:『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那裏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賽66:1)。又說:『我豈不充滿天地麼?』(耶23:24)。大有智慧的所羅門在奉獻聖殿的祈禱中也說:『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王上8:27)。然而上帝極其愛眾天使,喜歡和他們同住,設立寶座在他們中間。正如經上所說:『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祂的權柄統管萬有。聽從祂命令,成全祂旨意有大能的天使,都要稱頌耶和華。』(詩103:19,20)。

(二)讓基督作爲宇宙萬有(包括衆天使和衆生靈)的創造主,和上帝同坐寶座,同掌王權,同管宇宙萬有;同時也兼任天使的統帥,以和天使相似的形體,和天使親密交往,使他們可以親身感受三位一體上帝的無限大愛和榮美聖德。由於天使都被稱爲上帝的兒子,如經上所說:『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那裡呢?……那時,晨星一同歌唱;上帝的眾子也都歡呼。』(伯38:1,4,7)。此處上帝的眾子就是指上帝所造的天使說的。因此兼任天使長和天使統帥的基督也被稱為上帝的兒子,被稱爲『首生的』。啟示錄12:7-13提到的天使的統帥米迦勒就是指基督說的,他也被稱為『天使長米迦勒』(但10:13,21. 12:1.9節)。原為天使長的撒但所以會嫉妒基督原有的尊榮地位,也証明基督確是取了和天使相似的形體,和他們親密交往,兼任他們的統帥。因我們知道只有同類才可能嫉妒,人可能嫉妒人,不可能嫉妒天使。天使只可能嫉妒天使,不可能嫉妒上帝。以後基督爲了救贖我們將亡的罪人,又進一步道成肉身,降生爲人,爲我們捨命贖罪,將來還要在祂的神性之外,永遠保留祂的人性,和『人子』的形體,永遠和我們得救的聖徒在一起(約3:16. 14:1-3. 17:24)。我們得救的聖徒將來也要成爲天使的一部分(太22:30),取代三分之一墮落被滅的天使,將來要和天父上帝,救主耶穌,並眾天使永遠在一起(啟21-22章)。從基督的神性來說,祂是『耶和華(自有永有的)上帝』『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賽9:6),和天父上帝是『同等』的(腓2:6),是宇宙萬有(包括天使和人類)的創造主和統治主,並永遠和上帝一同坐寶座,一同統管宇宙萬有。從基督的人性來說,或作爲天使的統師,或人類的救贖主,或上帝的愛子來說,基督確是甘心謙卑,降低自己的身份,爲要向衆天使和人類彰顯上帝對我們的無限大愛和榮美聖德,並以身作則,為我們留下最完美的榜樣,永遠歡樂地服從在無限慈愛的天父的權下。基督也甘心被稱爲『首生的』,被稱爲上帝的『獨生子』,却被人誤以爲祂不是自有永有的真神,誤以爲祂是上帝所造的,或所生的。其實,正如經上所說,在開始創造天使和衆生靈之前,三位一體上帝就早已作了這樣美好的分工合作:『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像(要讓基督具有和天使相似的形體,兼任天使的統帥,後又降生為人,成為人類的救主,爲要向天使和人類彰顯上帝的無限大愛和榮美聖德),是首生的(首先被預定爲上帝的愛子),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爲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爲他造的(為要讓他成為天使,人類和萬有的創造主和統治主)。』(西1:15-16)。

(三)又讓聖靈永遠隱蔽祂的本體,作爲上帝和基督的代表住在衆天使和我們的心裏,不斷指示,引導和幫助我們,從今世直到永遠;將來我們也會奉差派在宇宙諸天地執行上帝和基督永恒聖善的旨意。聖靈也甘心樂意永遠謙卑隱藏自己,不顯示自己的本體,也被稱為上帝的靈和基督的靈住在我們心中,竟被無知的人懷疑為沒有位格,不是上帝,而是上帝的能力。其實聖靈和聖父,聖子上帝一樣,都是自有永有,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完全合而為一的真神上帝(參看前面所列出的一切經節)。可能有人要疑問,天父和基督也能無所不在嗎?是的,天父和基督既然是無所不能的,當然也能無所不在;若不能無所不在,也就不是無所不能的。天父上帝和基督的形體也都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物質的限制,若有需要可以同時出現在宇宙各處,因爲天父和基督都是無所不能的上帝(詩139:1-10)。但由於三位一體上帝的分工合作,天父和基督都喜歡以聖靈為代表,藉著聖靈住在我們心中。聖靈有無限的神能,能使我們悔改重生得生命,能不斷治死我們肉體的情慾和犯罪的傾向,或說治死我們的罪性,能『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8:2-4,7-9,13)。『能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使我們能結出各樣聖靈的果子(羅5:5.5:22-25),使我們能不斷效法基督,就漸漸『變成祂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

 

僅是一種解說方法的改變,教義內容實質絲毫未變

因此,現在採用三位一體的說法,這僅僅是一種解說方法的改變,教義內容實質絲毫未變,在懷愛論的著述中早就清晰地闡明了這一切真理亮光。

懷愛倫著述中有關聖父聖子聖靈上帝的正確解釋始終未變,並且從開始到現在一直被本會全球絕大多數上帝忠心僕人和愛主的餘民所衷心接受。

 

懷愛倫著述中有關三一真神和基督完全神性的論述

懷愛倫在世的一切著述中雖然沒有使用『三位一體』(the Trinity)這一神學名詞,但實質上她的著述中不斷講述到有關三位一體的教義。英國牛津大辭典,關於三位一體the Trinity的詞意是這樣解釋的:『trinity:三個,三人一組,三個一組。the Trinity:三位一體:父、子、聖靈三個位格(persona)為一體的基督教教義。』

    我發現懷愛倫在証言中特別用了另外一個詞語『天上的三位合一(the heavenly trio)』也可譯為『三位一組』,但譯『三位合一』更合適,和『三位一體』意義相似。她說:『基督應許他升天後所要差來的保惠師,就是具有完全神性的聖靈,要向凡接受和相信基督為個人救主的人,顯示神聖恩典的能力。天上有三位合一的三位活的有位格的上帝(There are three living persons of the heavenly trio);那些藉著活的信心受浸接受基督的人,奉這三位偉大權能的名(名英文為單數見太28:19)──父,子,聖靈──,這些能力要和天國順從的子民合作,要努力在基督裏過一種新生活。』(特別証言,1905年,Special Testimonies, Series B, No. 7, pp. 62, 63. (1905)。編輯於《傳道論》615頁,Evangelism, P.615)。

以上所說的『天上有三位合一的三位活的有位格的神)』較難翻譯,所以我將英文也列出來。前面幾個字的意思可譯為:有三位活的有位格(或實質,本體)的上帝(There are three living persons)神學上是指聖父、聖子、聖靈說的。後面的幾個字意可譯為:天上的三位合一的(of the heavenly trio)。trio這個英文字在牛津大辭典上解釋為:三重奏,三重奏(唱)團,三人一組,三個一組等等。顯然,人類的詞語都不夠完全,難以形容三一真神,三位合一的說法看來要比三位一體的說法更合適,不易被人誤解。但三位一體說法在基督教已被用慣了,而且也存在各種不同的解釋,因此我們只要能加以正確理解,也並無不可。

懷愛倫的著述中實際上時常講到類似上述三位合一,或說三位一體的教義,只是沒有採『三位一體』(the Trinity)的神學名詞。如懷愛倫著作託管委員會在1946年編輯的《傳道論Evangelism6164段中提到:『三位一體(the Trinity)的永遠的至高者(複數):「天上永遠的至高者(The eternal heavenly dignitaries)──上帝和基督和聖靈──以超然的能力環抱門徒,……願和他們一同推進聖工,使有罪的世人可以相信。」(懷愛倫1901年手稿145號)。』(傳道論616頁第4段)

『我們應當與天上三位至高的權能──父、子和聖靈──合作,這些能力會藉著我們工作,並使我們成為上帝的同工。(We are to co-operate with the three highest powers in heaven,---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Ghost,---and these powers will work through us, making us workers together with God.)』(特別証言Special Testimonies, Series B, No. 7, P.51. 1905,見傳道論617頁)

懷愛倫在1882年說:『永存的上帝(The eternal Godhead,此字意為神,神性,神格)──父、子和聖靈──都被包括在所需的行動中,向人間的媒介作出保証……』(向上仰望134The Upward Look (1882)/Chap. 134 - There is a Safe Path

『上帝(Godhead意為神,神性,神格)因憐憫人類而被激動,並且父、子和聖靈一同捨己,努力完成救贖的計劃。』(評論與通訊,1904, 5, 2. The Review and Herald/May 2, 1912. Sanitariums as Centers of Influence and Training. Mrs. E G White

又說:『我們需要認識聖靈也是完全像上帝一樣有位格的(We need to realize that the Holy Spirit, who is as much a person as God is a person,)……』(手稿Manuscript 66, 1899. (From a talk to the students at the Avondale School.) {傳道論616Ev 616.5}

在《歷代願望》一書中也提到:『人惟有依靠第三位真神的大能大力,才能抵擋並得勝罪惡(Sin could be resisted and overcome only through the mighty agency of the third Person of the Godhead.)。有了聖靈,世界的救贖主所作成的大工才能生效。靠聖靈人的內心才能變為聖潔。』(第七十三章671頁)

  懷愛倫也時常論到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基督是原有的,自有的上帝之子(Christ is the pre-existent, self-existent Son of God.)。』(Signs of the Times, Aug. 29, 1900)。『他是與上帝同等的,無限的,和全能的。……他是永遠的,自有永有的神子。(He was equal with God, infinite and omnipotent….. He is the eternal, self-existent Son.)』(手稿Manuscript 101, 1897)。(以上見傳道論615頁)。『世界的救贖主和上帝原是同等的。祂的權柄也正如上帝的權柄。(The world's Redeemer was equal with God. His authority was as the authority of God.)』(評論和通訊The Review and Herald, Jan.7, 1890, p.1.── 7ABC 439.1.

在《先祖與先知》一書中也提到:『「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約1:1-2)。這道就是上帝的獨生子基督,祂與永生之父「原為一」──性質相同,品格相同,意志相同,惟有祂能參與上帝的一切謀劃和旨意。「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祂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賽9:6.5:2)。』(先祖與先知第一章第二頁)

在同書中又提到:『宇宙的大君招集了天上的全軍到祂面前,為要當著他們宣佈祂兒子的真正地位,並說明祂和一切受造之物的關係。上帝的兒子是與父同坐寶座的,所以自有永有,永遠的榮耀,是父子所共有的。』(先祖與先知第一章英文第31頁)

在《善惡之爭》一書中也提到:『但上帝的兒子卻是天庭所公認為君王的,在能力和權柄上,祂原是與天父為一的。』(善惡之爭第二十九章英文495頁)。(路光最新修訂更新於2013,8,92013,10,30